古兰的想法是,如果不能在外在因素上。尽量的贴近当地民众,是很难访听到那些本就无意世间繁杂事务的高人的。
向厨娘借服装本来是她的首选,但是考虑到厨娘的服饰太俏丽了一些,就否定之否定了。
厨娘不行,她便又想到了使唤丫头。
当去向小萨借衣服的时候,小萨有些不解。
古兰只好借口说老家来了一位朋友,喜欢这当地的服装,借一套给她穿个新鲜的。
第二天小萨就给她送来了一套衣服,却是一套崭新的蓝底白花的扎染的套装,还有一条同样花色的头巾。
古兰问她可是新做的?怎么就做的这么快呢?太费劲了吧。
小萨告诉她,不费劲,也不是自己做的。
她们镇上有个民族服装店,里面就有这样的套装,她是顺便买了的。
古兰心想,早知如此,自己去买一套多好,怎么就没想到呢。
嘴上却要、但也是真心的谢谢她。
并强调说,借一套旧的穿穿新鲜也就是了,何必花这个钱呢。
心里却又想着,在那些古朴甚至有些衰老的街巷里穿梭,还是旧一些的得体一些。
这样崭新崭新的,还是有些扎眼吧。
但是这些话是没法说出来的。真说出来怕不伤了使唤丫头的心?
小萨不知道她竟想了这么多的,只是和古兰说明道,不费劲的。
旧衣服是不缺的,只是我觉得姐的朋友,那也不是一般人物。
旧衣服穿在身上,怕是让人家膈应的。
她原意是说怕人家穿在身上恶心的,又怕说重了让姐觉得小看了人家。
所以,就学着那些外地来的客人,用了这膈应两个字。
古兰说那就谢谢了,并问多少钱,要给她钱的。
小萨就连忙的不要不要的。
说只要姐喜欢就行,等让姐的朋友穿穿看,大小肥瘦合适不合适,花色款式相不相得中。
不行的话,她可以拿去换。
古兰看她一个劲的不要,也不好硬给。
她本来是一片好心,你真要不领情的话,薄了人的面子,伤了感情,那就是花钱不买好了。
就想着,以后吧,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再还她这个人情。
小萨走了以后,古兰就忙着试了试这新装扮。
这套扎染的衣服,古兰当时有意忽略了告诉她尺寸号码,聪明的小萨就照着古兰的身材去买的。
这一穿起来自然就很合适。
那扎染的功夫也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技法,颜色也是很正统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