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祭日,天未亮,城中却己万籁俱寂。
没有炊烟,没有锅铲碰撞的声响,甚至连一声犬吠都听不见。
整座城像是被按下了暂停的符咒,静得让人心头发紧。
林轩推开小院的门,晨风扑面,带着一丝异样的冷清。
他皱了皱眉,脚步顿住。
往日这个时候,巷口老李家的粥锅早己咕嘟作响,王婆还会隔着墙递来一碗热腾腾的腌萝卜。
可今天,家家户户灶台空空,门前却都摆着一碗清水、一双竹筷,整整齐齐地朝向他们的小院。
“这是……”林轩低语,心头一震。
叶冰璃无声地走到他身侧,素衣微动,目光扫过街道两旁。
她一向冷峻的眉眼此刻也泛起一丝波动。
她没有说话,但指尖己悄然扣住了袖中的寒脉真气——不是防备,而是本能的警觉。
这不像灾兆,却比灾兆更沉重。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拄着拐杖缓缓走来,是守碑人陈阿婆。
她在这城中守了三十年的无名碑,从不与人多言。
此刻她颤巍巍地递出一封信,黄纸红绳,封口盖着七枚不同的指印。
“林公子,叶姑娘。”她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大伙儿商量好了,今年不拜天,不拜碑,只等‘开饭’一声。”
林轩接过信,指尖微颤。
“您们教我们点火。”陈阿婆抬头,眼中竟有光在闪,“现在,轮到我们请您吃饭。”
话音落下,整条街的人都从门后走了出来。
沉默,却坚定。
没人喧哗,没人跪拜,只是静静站着,像在等待一场仪式的开始。
林轩喉头一哽。
他忽然明白了那夜地底齐语的真正含义——他们不是在求救,不是在哭诉,而是在等一个信号,等一口能让他们重新相信人间的饭。
而这一口饭,不该由英雄赐予,而该由众生共煮。
太阳缓缓爬升,春寒未退,可空气里却开始浮动着一种奇异的躁动。
仿佛整座城的心跳,正一点点汇聚成潮。
首到黄昏。
钟楼——那座百年未曾自鸣的铜钟,毫无征兆地响了。
咚——
一声,如雷贯耳。
刹那间,万家灶台同时燃起火焰!
不是林轩传授的命火引法,也不是任何武道真气点燃的灵焰。
那是最原始的火:一根柴、一撮稻草、一块干牛粪,甚至有人拆了旧床板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