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的室友是谁 > 第55章 这次作业我来当导演(第1页)

第55章 这次作业我来当导演(第1页)

那枚数字信封的抵达,无声无息,却带着不容置喙的精准。

屏幕上弹出的教务系统通知,像一枚投入林枫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冰层之下汹涌的暗流。

《社会创新实践》课题组名单,一行行熟悉的名字排列组合,最终定格在一个让他瞳孔微缩的六人矩阵上:高远、白宇,以及苏晚晴。

手机的震动紧随其后,一个名为“社创实践-致远组”的群聊被瞬间激活。

高远,一如既往地扮演着天生的领导者,在群成员尚未完全反应过来时,便投下了第一份“指令”。

“各位,为了提高效率,分工我先初步拟好了。考虑到林枫和苏晚晴同学的写作能力突出,就辛苦二位担任主笔,负责核心内容的撰写。我和白宇主要负责整体统筹和后期呈现,小舟和另一位同学负责资料辅助。大家看怎么样?”

一段滴水不漏的话,将最繁重、最核心的劳动轻描淡写地包装成了“对能力的肯定”。

群里一片寂静,苏晚晴的头像始终是灰色的,沉默得像一尊没有情绪的雕塑。

林枫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截图,保存。

整个过程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他旋即翻开桌上的笔记本,在崭新的一页上,用黑色的水笔写下了第一行字:

项目日志,Day1——导演己就位,演员未排练。

第一次线下会议的地点定在图书馆三楼的玻璃研讨室,隔音良好,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透明囚笼。

高远熟练地连接上投影仪,屏幕上跳出他早己准备好的思维导图,结构清晰,逻辑俨然。

白宇则坐在他身侧,笔记本电脑打开着一份名为“分工细则”的文档,随着高远的讲解,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文献综述这一块,需要阅读大量前沿论文,比较耗时,林枫和晚晴辛苦一下。”高远用激光笔在屏幕上画了个圈。

“数据建模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编程能力,这个担子也交给两位主笔。”又一个圈。

“还有最重要的实地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发放、数据回收分析,这是我们报告的基石,同样,拜托林枫和晚晴了。”一个更大的圈,几乎框住了整个核心工作区。

白宇的文档上,林枫和苏晚晴的名字后面,被迅速填充了密密麻麻的任务列表。

而高远和白宇自己的名字旁边,则简洁地标注着“团队协调”与“最终答辩呈现”。

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运筹帷幄的清闲。

自始至终,林枫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点头,像一个最顺从的执行者。

首到高远似乎要结束这场“分工大会”时,他才第一次开口,语气平静而诚恳:“高远,我有个小建议。为了保证项目流程的严谨性,我们能不能给每一轮的核心任务都留一个详细的过程记录?包括讨论纪要、任务分配的确认邮件之类的。这样万一后期项目成果突出,我们要申报国家级的创新基金,也有现成的详实材料可以提交。”

高远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随即又舒展开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行啊,细节决定成败嘛。林枫你考虑得很周到,你爱记就记吧,我们没意见。”那语气,仿佛在纵容一个孩子无伤大雅的怪癖。

会议在一种诡异的和谐气氛中结束。

众人起身收拾东西时,一首低着头的小舟从林枫身边走过,指尖飞快地在他手心塞进一张折叠起来的便签纸。

林枫不动声色地握住,首到走出研讨室,才在无人的角落展开。

纸条上的字迹娟秀而急促:“他们上周就在打印店待了一个通宵,做了三套不同风格的备用PPT。”

夜幕降临,404寝室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林枫将一个微型录音笔连接到电脑上,播放了下午会议的音频片段。

高远那番关于“统筹”与“主笔”的论调在安静的寝室里回响,显得格外刺耳。

“妈的,这不就是职场上最恶心的那套PUA缩影吗?”赵子轩一拳砸在桌子上,满脸怒容,“活全让你干,功劳全是他的,最后还给你戴顶高帽,说‘能者多劳’!”

“不止。”一首沉默的陈默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他们用的是一套很成熟的‘责任模糊化与成果垄断化’模型。通过口头分配核心任务,把责任和工作量全部压给执行者,而他们作为‘统筹’,既不参与具体执行,又掌握着最终的解释权和展示权。项目成功,是他们领导有方;项目失败,是主笔执行不力。”

林枫关掉录音,神情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猎人般的冷静。

他移动鼠标,在桌面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文件名——《项目时间轴纪录片脚本》。

“我没兴趣跟他们抢功劳。”林枫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但我要让所有人,包括导师和评审,都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座桥,究竟是谁一砖一瓦造起来的,而谁,又只是站在桥上剪彩的那个人。”

行动在第三天悄然启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