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天平开始倾斜的瞬间,会议室里凝滞的空气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搅动。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试图将议程拉回正轨,但白宇冰冷的声音己经抢先一步,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划破了虚伪的平静。
“我们团队日均学习时长超过十西小时,每一分钟的投入都是为了保障最终的学术产出。”他说这话时,目光越过林枫,扫视着在座的各位老师和校方代表,仿佛在寻求一种天然的认同,他身旁那叠半尺高的《自习效率与空间资源配置关联性调研报告》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图书馆的座位,对我们而言,不是休息区,是战壕。而林枫同学,”他话锋一转,食指隔空点向林枫,“不仅无视我们的努力,更恶意散布谣言,在校园内煽动对立情绪,这种行为的性质,我认为远比占座本身更为恶劣,必须追究责任!”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枫身上,有审视,有好奇,也有不加掩饰的敌意。
白宇的发言占据了道德和勤奋的制高点,将一场关于公共资源分配的讨论,巧妙地扭曲成了对一个“勤奋团体”的攻击与诽谤。
然而,林枫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
他甚至没有去看白宇,只是不紧不慢地弯下腰,从那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旧帆布包里,取出了三个用透明密封袋精心包装好的“证物”。
“啪”。第一个袋子被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啪”。第二个。
“啪”。第三个。
全场瞬间寂静,连窃窃私语都停止了。
人们的视线被那三个奇怪的袋子牢牢吸住。
每个袋子里都装着同样几样东西:一张揉皱的纸条,半包吃剩的辣条,还有一个杯底凝固着深褐色咖啡残渣的一次性纸杯。
袋子外面用马克笔清晰地标注着不同的日期与座位号。
林枫修长的手指拿起了第一个密封袋,将其举到与视线平齐的高度,像是在展示一件稀世珍品。
“这是十二月十二日,凌晨三点,图书馆西楼C区十八号桌的现场物证。”他声音平稳,吐字清晰,“系统后台数据显示,该座位的预约人是‘白宇’同学,预约时长八小时,但实际使用时长,是零分钟。”
话音未落,他从手边文件夹里抽出一张A4纸,上面是两张并列的监控截图。
他甚至没有走上台,只是将其转向白宇的方向。
一张是图书馆系统后台的预约记录,白宇的名字被红圈标出;另一张,是同一时间段,你在宿舍楼下的门禁刷卡记录。
“数据显示,你进入宿舍后,再未外出。”
白宇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了一半,他放在桌上的手指不易察觉地蜷缩起来。
林枫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拿起了第二个袋子。
“十二月十西日,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物品组合。而根据校园一卡通的消费记录,你当天下午三点,在心理健康中心预约了一次焦虑干预咨询。”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不再是涟漪,而是惊涛骇浪。
一些学生代表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说第一次是巧合或疏忽,第二次的证据链则开始指向一个令人不安的核心。
白宇紧紧抿着嘴唇,眼镜片后的目光开始闪烁,他没有回应,也无法回应。
林枫举起了最后一个袋子,这一次,他的动作更慢,声音也更沉。
“十二月十六日,你和你的团队成员,在同一时段,用六个不同的账号预约了C区相连的六个座位。而你本人,实际出现在图书馆的总时长是……七分钟。”
哗然之声终于压抑不住,在会议室里炸开。
七分钟,这个数字充满了戏剧性的讽刺,将白宇之前那番“日均十西小时”的慷慨陈词衬托得像一个拙劣的笑话。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林枫会乘胜追击,用更尖刻的言辞将对手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时,他却出人意料地放缓了语气,目光中甚至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悲悯。
“他说你在做学术,可你真正害怕的,是不是一旦离开这些用名字标记好的座位,你就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