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那,摸着胡子,缓缓说道:“这几个臣子还算有点担当,面对南方势力冒头,知道赶紧想办法应对。杨嗣昌选派探子,洪承畴和孙传庭整顿军备,分工挺明确。”
徐达在一旁接话:“陛下,他们思路挺清晰。尤其是孙传庭提出开垦荒地那主意,能从长远解决粮草问题,是个好法子。”
刘伯温微微皱眉:“不过南方势力打造新型攻城器械,这可不是个小麻烦。而且朝中还有人主张迁都,这事儿得慎重。杨嗣昌他们进宫劝陛下不迁都,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京城确实不能轻易丢。”
朱元璋重重地点头:“朕当年打下的京城,哪能说迁就迁。希望这几个小子能把南方的事儿处理好,别让朕失望。”
永乐位面
朱棣站着,眼睛盯着天幕,神色严肃:“杨嗣昌他们应对南方势力的安排,有条有理。知道先派人探查,再整顿军备,还想着联络南方势力从内部瓦解,这手段还算可以。”
郑和在旁边恭敬地说:“陛下圣明,他们为保京城尽心尽力。只是这南方势力秘密集结,又有新型攻城器械,局势不容乐观呐。”
姚广孝双手合十,轻声道:“迁都这事儿,确实不能轻易决定。杨嗣昌和洪承畴劝陛下坚守京城,稳住民心和朝廷威望,此举甚是关键。”
朱棣微微点头:“朕看着他们应对,且看他们能不能把南方这股势力给朕平息下去,保我大明安稳。”
宣德位面
朱瞻基在殿里来回走着,一脸愁容:“这南方势力又来捣乱,可真不让人省心。杨嗣昌他们能挡住吗?”
杨士奇赶紧说:“陛下放心,他们几个经验丰富,应对措施也周全。整顿军备、获取情报都在有序进行,应该没问题。”
于谦也在一旁说:“就是,陛下。不迁都这决定好,要是迁了都,人心就散了。他们肯定能把南方的威胁解决掉。”
朱瞻基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希望他们能顺顺利利的,别出什么岔子,让大明太平点。”
嘉靖位面
朱厚熜靠在椅子上,哼了一声:“这几个家伙,处理南方事儿还算有点头脑。不过这南方势力不简单,还有朝中那些主张迁都的大臣,真是麻烦。”
严嵩陪着笑:“陛下,杨嗣昌他们肯定会全力办好。只是这局势复杂,还得陛下多多指点。”
戚继光一脸严肃:“陛下,他们加强京城防御,联络南方势力,都是正事儿。就看能不能把南方这股势力的底细摸清楚,提前做好准备。”
朱厚熜冷笑一声:“哼,他们要是办不好,朕可不会轻饶。且看他们怎么在这复杂局面里周旋吧。”
……
杨嗣昌和洪承畴回到衙门,立刻展开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杨嗣昌负责与南方忠于朝廷的势力联络,洪承畴则着手安排潜入南方势力内部的人选。
“洪大人,此次潜入南方势力内部,危险重重,必须选派智勇双全之人。”杨嗣昌说道。
洪承畴点头,“杨大人放心,我已心中有数。有一位名叫李虎的探子,此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思缜密,多次出色完成任务,我打算派他去。”
杨嗣昌思索片刻,“李虎确实是个人才,不过南方势力戒备森严,仅他一人恐怕难以完成任务。再给他配备几名得力助手,务必确保情报准确无误地传回来。”
洪承畴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与此同时,孙传庭在京城城防处,对城墙的加固工作已初见成效。他看着新修筑的防御工事,心中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弟兄们,南方势力随时可能来犯,我们不能有一丝马虎。这些防御工事要反复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孙传庭对士兵们叮嘱道。
一名将领走上前,“孙大人,如今城墙加固了,瞭望塔也增多了,但我们还需一些能克制新型攻城器械的武器。”
孙传庭点头,“你说得对。我已安排工匠日夜赶制一些威力较大的弩炮,可发射巨大的弩箭,或许能对那些攻城器械造成破坏。”
数日后,李虎带着几名助手乔装打扮,悄悄潜入南方势力盘踞之地。而杨嗣昌这边,也收到了南方一些势力的回应。
“杨大人,南方有几位将领表示愿意协助我们,但他们也担心自身安危,希望朝廷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一名信使向杨嗣昌汇报。
杨嗣昌思索片刻,“告诉他们,朝廷不会亏待他们。只要他们能提供有用的情报,协助朝廷平定这股势力,战后必有重赏。”
信使领命而去。杨嗣昌深知,要瓦解南方势力,这些内部力量至关重要。
又过了几日,洪承畴匆匆找到杨嗣昌,脸上带着忧虑之色。
“杨大人,李虎那边传来消息,南方势力似乎察觉到了异常,加强了戒备,他们很难获取详细情报。”洪承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