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王伦重生为水浒王伦的 > 第 67 章 梁山工坊(第2页)

第 67 章 梁山工坊(第2页)

孙七和孟康,这两位顶尖的军工与船舶大师,他们的命运,乃至整个梁山的命运,从此与王伦那“中华当立于世界之巅”的梦想紧密相连,再也无法分割。

梁山,后山深处,工造营核心区域。

第二天一早,王伦带着孙七和孟康穿过层层明岗暗哨,越过几处伪装巧妙的天然屏障,,来到一处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的工坊区。

这里守卫森严,气氛却异常忙碌有序,与聚义厅的肃杀截然不同,充满了金属撞击、木料切割、水流冲击的混合声响,构成一曲充满生机的工业交响。

“二位贤弟,欢迎来到我梁山真正的‘聚宝盆’!”

王伦笑容中带着自豪,推开了主工坊沉重的大门。

门内景象,瞬间让孙七和孟康瞳孔放大,呼吸为之一窒!

眼前的景象,与他们熟悉的传统作坊天差地别!

巨大的工棚被清晰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木料处理区、铁器锻造区、部件加工区、组装区、检验区…每个区域功能明确,互不干扰。

最震撼的是组装区!用十多张长桌拼凑而成的大长桌贯穿其中!上面固定着正在组装的物件——那正是梁山制式手弩的核心部件!

大长桌两侧,数十名工匠如同精密的齿轮,每人只负责一个极其简单的步骤:有人专门打磨弩臂的凹槽;有人只负责安装弩弦挂钩;有人专注地在特定位置涂抹鱼鳔胶;有人只负责将几个小部件卡合;最后有人进行初步拉弦测试…他们的动作熟练、精准、快速,几乎形成了肌肉记忆!

每个工匠手边,都放着一模一样的木制或铁制“标准件”和“量规”。

他们每完成一个步骤,都会下意识地用标准件去比对,或用特定的量规卡一下,确保尺寸分毫不差!旁边还有专门的“巡检”,拿着更精密的卡尺,随机抽检成品。

没有监工的呵斥,只有专注的劳作和部件在流水线上移动的轻微摩擦声。

效率之高,远超孙七和孟康的想象!他们亲眼看着一堆零散的部件,在流水线尽头,变成一把把形制完全统一、闪烁着寒光的手弩半成品!

“这…这…”孙七这个造了一辈子弩的行家,看得目瞪口呆!他习惯了从选料到成品都由一个或几个大师傅包办,追求的是个体技艺的极致。

而眼前这种将复杂工序拆解到极致、让普通工匠也能高效产出统一标准精良产品的方式,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哥哥!此等可是李作监李诫大人《营造法式》之提升?”孙七激动的问道。

“正是!”王伦正愁不知如何给他们解释标准化生产模式,闻言,不由得点头称是。

李诫曾是宋哲宗年间的将作监,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宫廷与官署建筑的设计与营造,他在《营造法式》中系统梳理了建筑设计、施工、材料、工限等标准,明确“材份制”,实现了建筑构件的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可见古人之智慧和中华文明之领先。

“简首是点石成金!效率何止倍增!更难得的是,这…这每一把弩的部件竟能如此严丝合缝?全靠那些…‘标准件’和‘量规’?”他指着那些工具,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孟康同样震撼无比。

他作为大匠,深知统一标准的难度。

在官船厂,不同师傅造的船,尺寸往往都有差异,需要后期费力调整。而这里,竟然能用如此简单高效的方式,实现部件的绝对互换性!

“哥哥此法,化繁为简,集众之力,妙!妙不可言!若用于造船,龙骨、肋骨、板材皆按此标准打造,那组装速度…”

他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无数标准化船材堆叠如山的壮观景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