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西汉风云录 > 第22章 未央未央(第1页)

第22章 未央未央(第1页)

殿宇恢弘,金砖铺地,蟠龙柱擎天。香炉中升腾的龙涎香烟雾袅袅,却压不住殿内那无声弥漫的、令人屏息的凝重气氛。空气仿佛凝固的琥珀,连侍立两侧的宦官都垂首屏息,不敢稍有动弹。

年轻的皇帝刘彻高踞于丹陛之上的御座,身着玄色十二章纹冕服,头戴通天冠,冕旒垂落,遮住了他深邃如渊的眼眸,只留下线条冷硬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他手中把玩着一份用锦帛书写的奏报——正是卫青自朔方发来的、详细禀报河南地大捷及伊稚斜授首经过的军情急报。他的动作很慢,指尖划过锦帛上每一个染血的文字,仿佛在掂量着这场胜利的分量与代价。

殿下,文武重臣分列左右。丞相公孙弘须发皆白,低眉垂目,一副老成持重之态;御史大夫张汤面色阴沉,鹰隼般的目光不时扫过殿门方向,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太中大夫东方朔则微微眯着眼,手指在宽大的袖袍中轻轻掐算着什么,神色难辨。大将军卫青身着朝服,位列武将之首,身姿挺拔如松岳,面容沉静无波,只是目光偶尔掠过殿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陛下,”终于,张汤打破了沉寂,他出列躬身,声音尖锐而清晰,“朔方大捷,斩获左贤王伊稚斜,收复河南地,卫大将军运筹帷幄,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实乃陛下神威,社稷之福!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汉贺!”他率先拜倒,殿内群臣也连忙跟着山呼万岁。

刘彻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冕旒微晃,声音透过珠玉传出,听不出喜怒:“大捷之功,朕心甚慰。然,”他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冰锥刺破暖帐,“朕亦闻,此战过程,颇有争议之处!”

殿内气氛骤然一紧。

张汤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接口,语气变得痛心疾首:“陛下明鉴!臣风闻,天策将军李云,于野狐泉奇袭之时,不顾粮草辎重之利,悍然纵火焚之,致使万千牛羊、粮秣尽付一炬!此等暴殄天物之举,岂非陷我边军后续粮草转运于危难?更有甚者,追击伊稚斜残部时,对己放下兵刃、跪地乞降之匈奴部众,竟……竟下令尽数坑杀!此举有违圣人之仁恕,更失我天朝上国之仁德!虽胜,然杀伐过重,恐激起北狄更甚之怨愤,遗祸无穷啊陛下!”他言辞凿凿,掷地有声,仿佛亲眼所见。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不少大臣的目光偷偷瞥向卫青。坑杀降卒,这罪名若是坐实,足以将任何功臣打入深渊。

卫青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但依旧沉默如山。他深知李云绝非滥杀之人,其中必有隐情,但此刻贸然开口,反易落入对方彀中。

公孙弘轻咳一声,缓缓道:“张大夫所言,风闻而己,尚未查实。天策将军年少有为,或有行事急切之处,然其奇袭野狐泉,焚敌辎重,乱敌后方,乃是此战逆转乾坤之关键,功不可没。至于杀俘之事,边关苦寒,军情紧急,或亦有不得己之苦衷。陛下圣明,当详查之。”他老成持重,试图和稀泥,但话里话外也并未完全否定张汤的指控。

“苦衷?”张汤冷笑一声,咄咄逼人,“丞相此言差矣!军纪国法,岂容‘苦衷’二字搪塞?陛下,臣请旨,即刻将李云押解回京之俘虏名册、缴获物资详加核对!并严审其麾下将佐,查明野狐泉焚粮与坑俘之真相!若李云果真恃功而骄,残暴不仁,当依律严惩,以儆效尤,亦安北狄之心!”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森然的寒意,首指刚刚立下不世奇功的李云。这己不仅仅是弹劾,而是要将李云钉在耻辱柱上,彻底否定其功勋!

**此时,殿外传来黄门侍郎清越的通传声:**

“启禀陛下!天策将军李云,押解匈奴左贤王伊稚斜首级、王旗、佩刀并重要俘虏、战利品,于宫门外候旨献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两扇沉重的、雕刻着玄鸟祥云的殿门!

刘彻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冕旒,穿透了殿门,落在那道即将踏入风暴中心的年轻身影上。他沉默片刻,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与不容置疑:

“宣。”

“宣——天策将军李云——觐见——!”

声音一层层传递出去,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瞬间传遍了整个未央宫。

**宫门外。**

李云一身戎装未卸,猩红披风在秋日的微风中拂动,左臂的绷带在阳光下异常醒目。他身后,是鹰扬卫精锐押解的、象征胜利的重器:伊稚斜那颗经过特殊处理的、犹带狰狞的首级盛于漆盘;那面染血的狼头王旗被两名力士高高举起;缴获的弯刀、金盔等物陈列于前;数百名匈奴贵族俘虏垂头丧气地跪伏在地,如同待宰的羔羊。

肃杀与荣耀的气息,在这宫门前交织碰撞。

当那“宣”字如同九天惊雷般传来时,李云深吸一口气。长安城的风,带着未央宫特有的、混合着权力与阴谋的气息扑面而来。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或敬畏,或好奇,或嫉恨,或审视,从宫墙、从角楼、从阴影里投射过来,如同无形的箭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