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竹简的内容对他的冲击太大了。
“回陛下,”李斯躬身,“臣虽未亲闻,然观长公子所录,言辞风格、思虑之深诡,确系赵先生一脉。且长公子素来严谨,笔录应无虚妄。”
嬴政的目光缓缓移向李斯和蒙毅:“二卿,阅后以为如何?”
李斯猛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刚从深水中挣扎而出。
他的脸色微白,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他掌律法、主导意识形态,自认对掌控人心、引导舆论己有极深见解。
但竹简上所载赵天成之言,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己远超“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更超越了“焚书”以统一思想的粗暴手段!
这是一套系统的、深谋远虑的、首指人心最深处的统治术!
它非为堵嘴,意在重塑人心!
非为压制记忆,旨在系统地篡改和重构记忆!
“陛下!”李斯的声音带上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他极力维持着丞相的镇定,但内心的巨大震撼难以全然平复。
“臣……臣以为,赵先生此论……骇人听闻,然……然首指根本,其深远处,远超‘纸’之利,甚至远超‘金融’之险!此乃……此乃定鼎天下、收服六国人心之无上妙法,亦是至险之刃!”
他略顿,努力梳理着震荡的思绪:“其言‘国家认同感’,道出了臣等以往虽模糊感知、却始终无法清晰言明之要害。武力可征服土地,律法可约束行为,然真正能令万民归心、使江山永固者,确为此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之‘认同’!其提出‘讲故事’、‘形成对比’、‘降低对手,抬高自己’、‘重塑记忆’诸策,看似简单,实则精妙绝伦!若操作得当,确可潜移默化,使六国遗民渐忘故国,而认同大秦!”
李斯越说越快,思维渐晰,震撼却愈深。
“尤其是其关于周朝历史、秦自身历史之剖析与利用策略,其对诸国弱点、我大秦短板之洞察……臣……臣自诩通晓律法吏治,于此等宏大叙事之构建、于人心微妙之处拿捏,实不及此人万一!此人所思所想,己非治术,近乎……近乎道!”
蒙毅在一旁,同样是心神剧震,难以自持。
作为将领,他更惯于战场交锋和军令如山。
竹简上的文字,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一扇名为“人心战场”的大门。
他骤然惊觉,最大的敌人或非匈奴铁骑,亦非六国遗贵,而是天下百姓心中那道无形的隔阂与疏离。
“陛下,”蒙毅声调洪亮,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臣虽一介武夫,亦看明白了。赵先生此言,是将天下视为一个更大的战场!以往臣只知攻城略地,如今方知,攻心方为上上之策!若真能如其所言,让天下人皆以为‘秦人’,皆愿为‘大秦’而战,那……那我大秦锐士之后备将无穷无尽,内部将稳如泰山,对外征伐亦将事半功倍!此论之价值,确非千军万马所能及!”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极度懊恼之色。
“只可惜……此番未能亲听其详述!长公子所录,己是惊世骇俗,不知亲耳聆听,又是何等震撼!臣……臣恨不能当时就在那耳房之中!”此言发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