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秦 扶苏 > 第一百一十四章 钱才是那张网上流动的血(第2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钱才是那张网上流动的血(第2页)

难道……还有更深的作用?

李斯同样思索。

法家也重视货币,但其观点多集中于“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的权衡,以及由国家掌控货币发行以控制经济。

赵天成所言,似乎超出了这个范畴,将货币提到了一个更基础、更核心的位置。

蒙毅则更实际些,军中赏赐、粮草采购,皆需用钱,他深知钱的重要性,但亦认为其重要性在于能换取实物。

赵天成开始抽丝剥茧,用最平实的语言,剖析货币的底层逻辑:

“好,我们就把这‘秦半两’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又干了什么事。”

“第一,它是‘尺子’,是一把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子。”

“想想看,没有钱的时候,怎么换东西?一张牛皮换几石粟米?一把青铜剑换多少陶罐?这得吵多久?还得刚好双方都互相需要对方的东西才行,这叫‘需求的双重巧合’,太难了!但有了秦半两这把‘尺子’就不一样了。”

“朝廷规定,这一枚半两钱,含有一定的铜量,代表一定的价值。那么,所有东西,都可以用这把尺子来量一下。一张牛皮值五十钱,一石粟米值三十钱,一把青铜剑值八百钱。有了这个公认的尺度,交易就容易了!牛皮匠不用非去找种粟米的,他可以把牛皮卖给任何人,拿到钱,再用钱去买他需要的任何东西,比如盐、比如布、比如给他老娘治病的药!种粟米的也一样。钱,解决了‘价值衡量’和‘需求双重巧合’这两个大难题!”

章邯眼中闪过明悟:“所以……治简匠知道他削好的一捆竹简能卖多少钱,刀笔吏知道他刻一册律简的工价是多少钱,行商知道运送一批货物到某地能赚多少差价……大家都用这把‘尺子’算账?”

“对!”赵天成肯定道,“没有这把尺子,你刚才说的那张协作网,根本扯不起来!因为无法计价,无法结算!”

扶苏若有所悟:“如此说来,朝廷统一币制,规定半两钱的标准重量和成色,便是为了确保这把‘尺子’本身准确可靠?”

“聪明!”赵天成看了扶苏一眼,“但这把尺子准不准,能不能被所有人认可,又是另一回事了。你们现在民间私铸、减重的问题,就是把这尺子弄歪了,后果很严重,待会儿再说。”

“第二,钱是‘桥’,是一座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桥。”

“这个更厉害。”赵天成语气加重。

“没有钱,很多事根本做不成。比如,那个治简匠,他削竹简需要时间,可能这个月做了很多简,但一时半会儿卖不出去,他吃什么?如果他只有简,他得赶紧找到需要简又能给他即时食物的人,难!但如果有钱,他可以把简卖掉,拿到钱。钱可以储存起来!等他需要买米买肉的时候,再拿出来用。钱,让他‘现在的劳动’能够兑换成‘未来的购买力’,这座‘时间之桥’让他能安心专研他的‘治简’本事,而不必担心立刻饿死。”

嬴政在隔壁微微颔首。

赋税征收,正是利用了货币的这个功能,将百姓分散在不同时间生产的各种物资,通过货币的形式,汇聚到朝廷,以备不时之需。

赵天成继续:“再说空间。关中的粮食,如何能变成北地戍卒的军饷?巴蜀的竹木,如何能变成咸阳书吏案头的律简?靠物物交换?运粮去巴蜀换竹简再运回咸阳?蠢透了!但有了钱,事情就简单了。朝廷可以在关中征收赋税,然后用钱在巴蜀采购竹木,支付当地匠人治简,再雇行商运回。或者,首接给戍卒发钱,让他们在驻地附近购买部分给养。钱,这座‘空间之桥’,让资源和产品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起来,优化配置!”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