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堂上的年轻人微微颔首,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在下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不知阁下找在下何事?”
听到“诸葛亮”三个字,赵二苟先是一愣,忍不住上下打量对方。
眼前这少年眉目清朗,虽己显露出几分沉稳,可瞧着顶多十八九岁,实在比想象中年轻太多。
但转念一想,他便豁然开朗:隆中对时诸葛亮也才27,如今刘备还不到40,孔明先生自然是这般少年模样。
确定对方身份,赵二苟知道在这位智囊面前,任何弯弯绕绕都是徒劳,索性收起杂念,拱手作揖道:“实不相瞒,在下想请先生出山,为我出谋划策,共图大业!”
诸葛亮闻言,缓缓摇头,目光如深潭般平静:“时辰未到。阁下并非我要辅佐之人。”
赵二苟心头一震。难道诸葛亮真能预测未来!
他定了定神,试探着问道:“先生说的那人,莫非是我结义大哥刘备?”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了然的浅笑:“我并未言明何时辅佐何人,阁下却能一口道破。看来阁下果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他指尖轻叩案几,“虽不知你为何会出现在此处,但或许……你便是那个变数。”
赵二苟眼前一亮,往前趋了半步,语气愈发恳切,“既然先生说我是变数,何不随我出山一试?说不定能逆天改命!”
诸葛亮闻言缓缓摇头,随手从案几旁拿起一根麻绳,指尖轻轻着粗糙的绳面:“命数如定盘星,是无法被更改的。”
他将麻绳在指间绕了一圈,目光落在赵二苟脸上:“就好比这根麻绳,无论你切成几段,它的本质依旧是麻线拧成的绳索。”
说着,他手指翻飞,转眼间就在麻绳上打了三西个结,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绳身。
“旁人所说的改命,不过是在既定的轨迹里腾挪,最多能改变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罢了。”
诸葛亮拎起两端展示给赵二苟
“你看,这麻绳的走向被我拧转,每段绳结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看似与原先大相径庭。”
他顿了顿,指尖在结上轻轻一挑,那些结便一个个散开,最后将恢复原状的麻绳平铺在案几上:“可松开之后,它的实际长度、构成的本质,难道有半分变化吗?”
赵二苟盯着那根平平无奇的麻绳,嘴巴张得能塞下拳头。这种关于命数的理论,他还是头一回听到。
“先生的意思是……”他定了定神,忽然想起一段史事,“就像这大汉的江山,当年被王莽篡夺,最终还是被刘秀以雷霆手段夺回那样?莫非刘秀就是那解开绳结的人?”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微微颔首:“孺子可教。”
“多谢先生点拨!”赵二苟拱手深揖,神色郑重了许多,“在下今日受教匪浅,眼下有两件事,想求先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