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的足迹什么意思 > 第40章 朱家尖渔家宴 大海馈赠的家常味(第3页)

第40章 朱家尖渔家宴 大海馈赠的家常味(第3页)

接着是清蒸文蛤。阿妹姨把文蛤洗干净,一个个摆在盘子里,放上姜片和葱段,上锅蒸了十分钟。“清蒸最能体现文蛤的鲜,不用放任何调料,蒸好后蘸一点醋和姜末,就能吃,鲜得能掉眉毛。”她把蒸好的文蛤端出来,文蛤的壳己经张开,露出里面嫩黄色的肉,上面还挂着晶莹的汤汁,香味顺着热气飘满整个厨房。

最后是炒蛏子。阿妹姨把蛏子的外壳洗干净,用刀在蛏子的背上划了一道口子,这样炒的时候更容易入味。她在锅里放了一点油,油热后放进蒜末和干辣椒,蒜末是刚剁的,颗粒分明,香味很浓;干辣椒是去年晒的,颜色是深红色的,辣度适中。

“我们渔家做菜,喜欢放一点干辣椒,提提味,却不会太辣,能突出海鲜的鲜。”阿妹姨把蛏子放进去,快速翻炒了几下,蛏子很快就张开了壳,她又加入适量的生抽和料酒,翻炒均匀后,撒了一点葱花,一盘香辣可口的炒蛏子就做好了。

“菜做好了,我们出去吃!”阿妹姨把菜端到院子里的青石桌上,西道菜摆得满满当当,花蛤豆腐汤奶白,清蒸文蛤鲜嫩,炒蛏子香辣,鱼鲞烧肉油亮,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引得乐乐首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想要夹一块肉。

“慢点吃,小心烫!”阿妹姨连忙拦住乐乐,给他盛了一碗米饭,“先吃饭,再吃菜,不然会噎着。”

陆帆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鲞烧肉放进嘴里。鱼肉紧实,带着淡淡的咸香,吸满了肉的油脂,一点都不柴,反而带着油脂的润;猪肉炖得软烂,却不腻,鱼鲞的咸香去掉了肉的油腻,吃起来格外香,一口肉配一口米饭,让人回味无穷。

他又尝了一口花蛤豆腐汤,花蛤的鲜、豆腐的滑、葱花的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没有一点腥味,只有纯粹的清甜,喝一口汤,胃里暖暖的,格外舒服。清蒸文蛤也很好吃,文蛤的肉很嫩,蘸一点醋和姜末,去掉了海腥味,鲜得能掉眉毛,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炒蛏子带着一点香辣,却不掩盖海鲜的鲜,蛏子的肉很有嚼劲,越吃越上瘾。

“阿妹姨,您做的菜也太好吃了!比我在任何馆子吃的海鲜都香。”陆帆放下筷子,忍不住赞叹,“尤其是这个鱼鲞烧肉,我以前从来没吃过,鱼鲞和肉的味道配在一起,太绝了,我回去也要学着做。”

“好吃就多吃点!”阿妹姨笑着给陆帆夹了一个文蛤,又给乐乐夹了一块肉,“我们渔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些家常便饭,不过都是自己种的、自己捞的,吃得放心。以前捕鱼辛苦,能吃上一顿鱼鲞烧肉,就算是改善生活了;现在日子好了,想吃什么都能买到,但还是觉得自己做的家常味最好吃。”

乐乐一边吃一边跟陆帆说:“哥哥,我奶奶做的菜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比我妈妈做的还好吃!我每次来奶奶家,都能吃两碗米饭,还能吃好多菜。”他夹了一个花蛤,剥壳后放进嘴里,满足地眯起眼睛,“这个花蛤也好吃,鲜得很,比上次在沈家门吃的还鲜。”

“那是因为这个花蛤是我们自己挖的,新鲜得很,刚挖上来就煮了,能不鲜吗?”阿妹姨笑着说,给自己也盛了一碗汤,“你们年轻人平时在城里,吃的都是大棚里的菜、冷冻的海鲜,肯定没有我们这里的新鲜。要是喜欢,以后常来朱家尖,我给你做更多的渔家菜,比如黄鱼鲞煮汤、带鱼鲞清蒸,还有烤鱿鱼,都是我们这里的特色。”

陆帆点点头,心里满是感动。在朱家尖的这半天,他没有去热门的景点,没有吃精致的大餐,却在一个普通的渔家里,感受到了最真实的舟山——那是大海的馈赠,是渔家的智慧,是家常便饭里的烟火气,是陌生人之间的真诚与温暖。这些,比任何风景都让人难忘。

吃过午饭,阿妹姨把剩下的鱼鲞装了一小袋,又摘了一串枇杷,一起递给陆帆:“这个鱼鲞你带回去尝尝,用这个鱼鲞煮冬瓜汤,也很好喝。冬瓜切薄片,鱼鲞切小块,一起煮二十分钟,不用放盐,鲜得很。还有这个枇杷,你路上吃,解渴。”

陆帆接过鱼鲞和枇杷,鱼鲞的袋子是用旧报纸做的,外面系着麻绳,上面还贴着一张小纸条,是阿妹姨用铅笔写的,上面写着鱼鲞的吃法:“鱼鲞煮冬瓜汤:鱼鲞泡软切小块,冬瓜切薄片,加水煮20分钟,撒葱花即可。鱼鲞清蒸:鱼鲞泡软,放姜片葱段,蒸15分钟,蘸醋吃。”字迹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掏出相机,给阿妹姨和乐乐拍了一张合影。阿妹姨抱着乐乐,坐在枇杷树下,乐乐手里拿着一个小海螺,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阿妹姨也笑得格外开心,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温柔。背景是院子里的竹篱笆、晒着的鱼鲞和墙上的老照片,温馨得像一幅画。

“阿妹姨,谢谢您今天的招待,我会把这些照片和故事分享给我的粉丝,让更多人知道朱家尖的美,知道渔家菜的香,知道这里的人有多热情。”陆帆认真地说,心里满是不舍。

“不用谢!你们年轻人能喜欢我们渔家的生活,我们就高兴了。”阿妹姨挥挥手,牵着乐乐的手,送陆帆到村口,“路上小心,要是还想来朱家尖,就来找我,我带你去东沙赶海,去看渔民拉渔网,去吃更多的渔家菜。”

“好,我一定会再来的!”陆帆点点头,转身向村口走去。他回头望了一眼,阿妹姨和乐乐还站在原地,向他挥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温暖又耀眼。

陆帆背着包,手里拿着鱼鲞和枇杷,走在朱家尖的沿海公路上。海风轻轻吹着,带着海草的清香和枇杷的甜香,远处的大海蓝得像一块宝石,海面上的渔船还在忙碌着,渔民们的吆喝声顺着风飘过来,悠远又踏实。

他走到南沙的沙滩上,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打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感受:

“朱家尖的渔家宴,是大海写给人间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质朴的馈赠;没有复杂的技法,只有简单的烹饪;没有刻意的讨好,只有真诚的心意。

花蛤豆腐汤里,藏着沙滩的与晨光的温暖。阿妹姨用柴火灶熬了一个小时的粥,又用刚挖的花蛤和嫩豆腐煮了汤,没有放过多的调料,却让每一口都充满了大海的清甜。那是早起赶海的辛苦,是耐心熬煮的等待,是对食材最本真的尊重。

鱼鲞烧肉里,裹着渔家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渔民们把吃不完的鱼晒成鱼鲞,让大海的馈赠得以保存;把鱼鲞和猪肉一起炖,让咸香与油腻达成完美的平衡。这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渔家与大海相处的哲学——敬畏大海,珍惜馈赠,用最简单的方式,把大海的味道装进生活里。

清蒸文蛤里,盛着对自然最纯粹的感恩。不用任何调料,只用蒸汽唤醒文蛤的鲜,蘸一点醋和姜末,就是最好的味道。这是渔家对大海的信任,相信大海会给予最鲜美的食材,相信简单的烹饪能保留最本真的味道。

还有阿妹姨的笑容,乐乐的天真,沙滩上的小孔,海螺的低鸣,院子里的枇杷树,墙上的老照片……这些细碎的片段,像一串珍珠,串起了朱家尖最真实的模样。在这里,美食不再是单纯的味觉享受,而是与大海、与土地、与人心的对话——你对大海真诚,大海就会给你馈赠;你对生活用心,生活就会给你温暖。

比起沈家门夜排档的热闹,普陀山素斋的清净,朱家尖的渔家味,多了一份烟火气的鲜活。它像海边的日出,不耀眼,却足够温暖;像渔家的歌谣,不华丽,却足够动人;像阿妹姨递来的那杯海菜茶,不惊艳,却足够踏实。

原来最美的味道,从来不在精致的菜单上,不在昂贵的食材里,而在寻常的日子里——是亲手挖的海货,是慢火炖的家常,是陌生人递来的一杯茶,是孩子脸上的一抹笑,是阳光洒在院子里的温暖,是海风穿过枇杷树的清香。这些味道,带着大海的气息,带着人心的温度,会永远留在记忆里,提醒我,生活最本真的美好,其实很简单——用心感受,用心记录,用心珍惜每一份遇见。”

写完后,陆帆合上笔记本,掏出相机,对着远处的蓝海按下快门。海浪一次次冲上岸,带着“哗啦”的声音,把沙滩上的脚印轻轻抚平,又留下新的痕迹。他知道,明天他会去东沙,去看渔民拉渔网,去寻找更多舟山的味道,但今天的渔家宴,会像一颗温暖的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成为这趟旅程中最柔软、最珍贵的记忆。

傍晚时分,陆帆离开了朱家尖,准备前往东极岛。汽车行驶在沿海公路上,窗外的大海渐渐变成了深蓝色,远处的渔船亮着灯,像海面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鱼鲞,又想起阿妹姨的话:“大海是慷慨的,只要你肯弯腰,就会有收获。”

他想,这或许就是舟山的魅力——它用大海的鲜,用人心的暖,用家常便饭里的烟火气,告诉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生活值得用心去感受,值得用心去记录,值得用心去珍惜每一份平凡的美好。而这些美好,会像大海的潮汐一样,永远留在记忆里,温暖着往后的每一段旅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