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亩产53公斤。春秋《管子?轻重甲》:一农之事,终岁耕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二十锺。】
【战国时期:亩产63公斤。《汉书一食货志》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孔子听闻这些数据,捋了捋胡须,感慨道:
“农耕之事,关乎民生。春秋至战国,亩产渐增,此乃百姓之幸也。吾常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粮食增产,方能使民富足,天下安定啊。”
“善哉!这亩产之增,正合我‘仁政’之道。”
“民以食为天,粮食多了,百姓得以温饱,方能有更多精力去修德行善。如此一来,天下可王矣。”,孟子欣慰地说道。
之前天幕上展现的是后世的产量,现在的是他们的产量,古人们看着那粮食产量的增加,他们的心中涌起难言的情绪。
大秦
秦始皇嬴政目光深邃,若有所思地说道:
“此等产量,跟我大秦如今的产量大差不差。我大秦以农为本,鼓励开垦荒地,兴修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便是为了提升粮食产量。”
“但如今大秦虽有诸多变革,但这粮食产量与往昔相比,提升仍不算大。看来这农耕之法,还需再下功夫。”
一旁的李斯赶忙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如今我大秦可派遣农官,深入各地,推广更先进的耕种器具与方法,或许能让产量再上一层楼。”
秦始皇微微点头,继续看向天幕。
【汉末魏晋:亩产90公斤。三国嵇康《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大汉,刘邦己经恢复过来了。
大汉群臣:你不说,我不说,大家都看破不说破,大家都还是好朋友。
未央宫内的刘邦差点跳起来。
“啥?!九十?!乖乖!比战国那会儿多了快一半!萧何!咱老刘家坐天下的时候,地里真的有这么能出粮食吗?”
“这‘汉末魏晋’,听着应该就是之前天幕上说的三国吧。咱老刘家快散架的时候啊?乱糟糟的还能打这么多粮?”
萧何捻须沉思,眼中放光。
“陛下,此数。。。。。。。匪夷所思!然细思之,汉末虽有乱,然而水利或许没有全废?”
“又或者那三国的君主,皆重农事。正是此等举措。。。。。。这才能在乱世中护得这亩产?”
陈平笑着接口:“陛下,说不定是那诸葛亮,在五丈原除了琢磨北伐,还改良了种地法子?后世‘专家’,说不准还挖出他老人家的‘种田手札’了?”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大唐李世民看到“138”,微微颔首,露出满意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