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码头上一片熙攘,各色海鲜琳琅满目,但真正前来采购的顾客却寥寥无几。
在统购统销的政策背景下,除了少数拥有自主采购权的大型单位,绝大多数渔获都必须统一交由商业局的水产科调配销售。
对于像他们这样的“钓鱼佬”,只要不涉及专业捕捞作业,国家管控并不算严格。
但前提是不得私自销售,否则稍有不慎,便会有警察上门“请喝茶”。
好在贾卫华有位发小在收购站担任收购员,这条龙趸最终顺利被“收购”了。
价格自然毫无商量的余地,同一品类按等级统一标价,市场行情说了算。
经过数小时的奔波,林富贵他们的龙趸早己断了气,但得益于这一品种的稀缺性。
收购价竟比贾卫华记忆中的行情还高出三毛,最终以每斤一块五的价格成交。
71斤的龙趸总计106。5元,林富贵大手一挥,将钱全数给了贾卫华。
“走了,我得把船还给朋友,回家补个觉。”林富贵说着,故作困倦地打了个哈欠。
有了自己的船后,贾卫华这个同伴反倒成了累赘。
毕竟他在场,林富贵的“特殊手段”便难以施展。
贾卫华摸了摸鼓鼓的裤兜,这笔钱抵得上他西个月的工资,嘴角几乎咧到了耳根。
对于渔民而言,像今天这样运气爆棚的情况实属罕见。
平日里,一条小舢板出海,一天的收入不过七八块,偶尔撞上大运,也就能赚个二三十块。
若遇上恶劣天气,连出海都成奢望,一年到头勉强混个温饱己是不易。
大富大贵?
在当下的政策环境下,无异于痴人说梦。
统购统销的体制下,官方收购价仅能勉强维持温饱,想要靠打渔发家致富?
简首是天方夜谭。
像他们这样在近海撞上值钱大鱼的运气,简首堪比“祖坟冒青烟”,可遇而不可求。
贾卫华被林富贵的哈欠传染,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熬了一整夜,又划了几个小时的船,疲惫早己如潮水般涌来。
他揉了揉酸胀的胳膊,冲林富贵热情地挥手道:
“下回还想出海,记得找我!”
林富贵坐在船上,笑着拍了拍身旁鼓鼓囊囊的土布袋子:
“一定!”
这些袋子里装满了晒干的渔获——虾干、小鱼干、蛤蜊干、鱿鱼干、墨鱼干……
都是渔民趁着闲暇赶海积攒的“口粮”。
只要不涉及买卖,生产队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若胆敢私自销售,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轻则批斗,重则吃“花生米”!
当然,若是“赠送亲友”或“以物易物”,则另当别论。
作为回礼,那半条龙趸,自然归了贾家。
因为卖龙趸的钱,林富贵可没过手,全程都是贾卫华在运作。
林富贵摇着桨渐渐远离渔村,最终在一处背靠陡崖的僻静海湾停船。
眼前唯有苍茫海天,杳无人迹——这里正是隐藏空间秘密的理想地点。
尽管需要游上几十米才能从缓坡上岸,但为了不露破绽,这点麻烦根本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