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洗完后,符太后说通知汴梁的符琳,让她帮我在汴梁找训儿
春桃拧干最后一块热毛巾,仔细擦拭着符太后发梢的水珠。铜镜里的女人,发丝乌黑顺滑,虽因连日忧思添了几缕憔悴,却在梳洗过后,重新透出几分昔日的端庄。符太后抬手抚过头发,指尖触感柔顺,皂角的清香萦绕鼻尖,让她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有了片刻松弛。
“娘娘,头发己经擦干了,您看是现在绾发,还是稍歇片刻?”春桃将梳子放回妆奁,轻声询问。
符太后摇了摇头,目光落在铜镜角落——那里映着紫宸殿偏阁的一角,陈设简陋,与汴梁皇宫的奢华天差地别。可就是在这简陋的偏阁里,她刚刚收到了足以扭转乾坤的密信,也下定了亲自奔赴前线的决心。
“春桃,”她转过身,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立刻拟一封密信,快马送往汴梁,交给符琳。”
春桃心头一凛,连忙应道:“是,奴婢这就去取笔墨。”她知道,符琳是太后的孪生妹妹,也是汴梁城内少有的敢与赵匡胤周旋的后周旧臣。如今太后要给符琳传信,定是关乎小陛下的下落。
待春桃取来笔墨,符太后却没有立刻动笔。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潼关的城墙轮廓,那里正有巡逻的士兵来回走动,甲胄碰撞的声音,在风雪初停的空气里格外清晰。
“告诉符琳,”符太后的声音透过窗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让她动用所有在汴梁的人手,务必查清训儿的具体关押之地。哪怕是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训儿的踪迹。”
春桃握着笔的手微微收紧。汴梁城如今是赵匡胤的天下,符琳在那里活动,无异于在虎狼窝里行走。可她更明白,小陛下是后周最后的希望,查清他的下落,是太后乃至所有后周旧部的执念。
“娘娘,汴梁城防严密,符琳大人……”春桃忍不住劝道,“会不会太危险了?”
符太后猛地回头,眼底寒光一闪:“危险?比起训儿的安危,这点风险算什么!符琳是训儿的亲姨母,她若不帮训儿,这天下还有谁能帮他?”
春桃被这股气势震慑,连忙低下头:“奴婢失言,这就去拟信。”
符太后看着她伏案疾书的身影,缓缓走到那封逼降信前。信纸己被她压平,赵匡胤的字迹依旧刺眼,可此刻在她眼中,却多了几分挑衅的意味。她冷笑一声,低声自语:“赵匡胤,你以为把训儿藏起来,就能断了后周的根吗?我偏要让你看看,后周的血脉,没那么容易被斩断!”
密信很快拟好。符太后接过信纸,用印泥郑重盖上自己的私章——那枚印章是柴荣当年亲手所刻,印文是“后周符氏,佑我家国”。她将信折好,塞进一个小小的蜡丸里,又在蜡丸外层裹了三层油纸,这才交给春桃:“让最可靠的信使去送,沿途若有任何阻拦,格杀勿论。”
“奴婢明白。”春桃接过蜡丸,如同接过千斤重担。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王虎的声音:“太后,末将回来了!”
符太后整理了一下衣襟,朗声道:“进。”
王虎大步流星走进来,盔甲上还沾着未化的雪水,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红光:“太后!末将己经查清孟州宋军的布防图,韩令坤的兵马虽多,但调度混乱,我军可趁其不备,从侧翼突袭!”
符太后接过布防图,仔细查看。图上用朱砂标注的宋军营地位置,与王虎描述的分毫不差。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好!王将军,你立刻去点兵,三日后,咱们就按计划出兵!”
“末将领命!”王虎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待王虎离去,符太后再次走到窗边。她知道,三日后的出兵,是一场豪赌。赌李筠能如期从潞州出兵,赌王虎能突破孟州防线,更赌符琳能在汴梁找到训儿的踪迹。
“夫君,”她对着远方的汴梁方向,默默祈祷,“请你在天有灵,保佑训儿平安,保佑后周渡过此劫。”
窗外的阳光愈发明亮,照在符太后的脸上,也照亮了她眼中那不灭的希望之火。这场由洗头引发的波澜,或许将成为后周复兴的转折点,而这封送往汴梁的密信,便是点燃希望的第一缕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