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训抬头看着那把雕着龙纹的椅子,又转头看着符太后,用力点了点头:“娘,我知道。我会好好学习怎么当皇帝,会跟韩将军学打仗,跟魏大人学治国,以后保护娘,保护大周的百姓,再也不让娘后悔。”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魏仁浦拿着一份奏折,匆匆走了进来。他看到殿里的情形,愣了一下,连忙躬身行礼:“臣参见太后,参见陛下。”
符太后擦了擦眼泪,扶着柴宗训的肩膀,声音己经恢复了平静:“魏大人免礼,可是有边境的消息?”
“回太后,是济州传来的消息,”魏仁浦起身,双手递上奏折,“符将军己经整合了五万宋军降兵,剩下的三万正在训练,她请示太后,是否要调两万降兵来洛阳,协助防守都城,这样就能从洛阳的禁军中调出一万,支援前线。”
符太后接过奏折,快速看了一遍,然后递给柴宗训:“宗训,你看看,你觉得姨母的提议怎么样?”
柴宗训接过奏折,虽然有些字还认不全,但大概意思还是看懂了。他想了想,抬头对符太后说:“娘,我觉得可以。调两万降兵来洛阳,既能帮着守都城,又能让禁军去前线,这样前线的士兵就多了一万,韩将军他们也能轻松点。不过,得让姨母多派些咱们大周的老兵跟着那些降兵,防止他们不听话。”
魏仁浦听到这话,忍不住抬头看了柴宗训一眼,眼里满是惊讶——这孩子才八岁快九岁,居然能想到“派老兵监督降兵”,考虑得比有些大臣还周全。
符太后也笑了,她摸了摸柴宗训的头:“宗训说得对,就按你说的办。魏大人,你立刻拟旨,让符将军调两万降兵来洛阳,派五千大周老兵随行监督,再从洛阳禁军中调出一万,由李将军带领,明日一早就出发,支援边境前线。”
“臣遵旨!”魏仁浦躬身应道,心里对这位小皇帝又多了几分敬佩。
等魏仁浦走后,符太后又抱起柴宗训——这次她咬着牙,用尽了力气,才把他抱稳。柴宗训笑着搂住她的脖子:“娘,您要是抱不动,就放我下来,我能自己走。”
“娘能抱动。”符太后也笑了,虽然手臂还是酸,但心里却轻松了许多,“娘想多抱抱你,等你再长大点,娘就真的抱不动了。”
她抱着柴宗训,慢慢走到殿外的回廊上。夜色己经浓了,天上挂着一轮弯月,星星眨着眼睛,宫灯的光沿着回廊一路延伸,像一条温暖的光带。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梆梆”两下,是二更天了。
“娘,你听,”柴宗训指着远处,“好像有蛐蛐在叫。”
“嗯,”符太后应着,低头看着怀里的儿子,“等边境的仗打完了,娘带你去城外的庄子上,咱们抓蛐蛐,放风筝,好不好?”
“好!”柴宗训高兴地拍手,“还要带上阿虎哥哥和小豆子他们,让他们也一起玩。”
“好,都听你的。”符太后轻声说,心里却在想,等这次危机过去,她一定要兑现所有的承诺——不随便裁撤部队,不瞒着儿子,让他好好享受童年,也让大周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淡淡的桂花香。符太后抱着柴宗训,站在回廊上,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那些灯火里,有百姓的家,有士兵的家,也有他们母子的家。她知道,这场仗很难打,未来还有很多困难,但只要她和儿子齐心协力,只要大周的人都能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这些灯火,守住这片土地。
“娘,”柴宗训靠在符太后的肩膀上,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带着点困意,“等阿虎哥哥他们回来,咱们给他们颁好多好多的赏,让他们当大官,好不好?”
“好,”符太后轻轻拍着他的背,像哄他睡觉一样,“娘都听你的,等他们回来,咱们亲自去应天门外接他们,给他们颁赏,让全洛阳的人都知道,咱们大周的少年,都是好样的。”
怀里的孩子渐渐没了声音,只有均匀的呼吸声。符太后低头一看,柴宗训己经睡着了,小眉头还轻轻皱着,像是还在担心边境的战事。她小心翼翼地抱着他,慢慢往寝殿走去,脚步放得很轻,生怕吵醒他。
殿外的宫灯依旧亮着,照亮了她的身影,也照亮了通往未来的路。符太后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身边有这个懂事的儿子,有那些愿意为大周出力的人,她就有勇气走下去,首到迎来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