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燕云啥意思 > 第227章 赵玉娥拍了拍妹妹肩膀 刚刚那些人说是赵匡义不是咱爹(第1页)

第227章 赵玉娥拍了拍妹妹肩膀 刚刚那些人说是赵匡义不是咱爹(第1页)

一字之差,一线生机

软榻上的锦缎被赵玉燕攥得发皱,她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胸口因急促的呼吸起伏不停。太医刚把完脉,轻声对守在一旁的赵玉娥说:“公主殿下只是悲痛过度,气血攻心,喝些安神汤静养片刻便无大碍,只是切不可再受刺激。”

赵玉娥点点头,示意宫女送太医出去,转身时,见赵玉燕正睁着眼睛望着帐顶,眼神空洞得让人心疼。她走过去,坐在软榻边,拿起一旁的薄毯轻轻盖在妹妹身上,声音放得极柔:“燕儿,感觉好些了吗?太医说你得好好休息。”

赵玉燕没有说话,只是眼角又滑下一滴泪,砸在锦被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刚才柴宗训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赵叔叔不肯归顺”“娘下令把他杀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得她心口发疼。她想起父亲临走前,蹲在她面前,笑着说“燕儿乖,爹去南方处理点事,很快就回来陪你”,可现在,那个答应会回来的人,却永远回不来了。

“姐,”过了许久,赵玉燕才哑着嗓子开口,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爹真的……不在了吗?”

赵玉娥的心猛地一揪,她看着妹妹泛红的眼眶,忽然想起刚才太监议论时说的“赵匡义”,而她们的父亲,名叫赵匡胤。一个念头突然在她脑海里闪过,她连忙握住妹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又带着几分不确定:“燕儿,你先别慌,咱们再想想——刚才那两个太监说的,是‘赵匡义’,对不对?”

赵玉燕愣了一下,茫然地看着姐姐:“赵匡义……那不是爹的弟弟,咱们的二叔吗?”

“对!是二叔!”赵玉娥眼睛一亮,声音也提高了几分,“燕儿,你仔细想想,他们说的是‘赵匡义’,不是‘赵匡胤’!咱们爹叫赵匡胤,是‘胤’字,不是‘义’字!这两个字不一样,说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赵玉燕的身体僵了一下,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她皱着眉头,努力回忆刚才太监的话,那些碎片般的语句在脑海里重组——“赵匡义,负隅顽抗”“被太后下令斩了”。没错,他们说的确实是“赵匡义”,不是父亲的名字。

“可……可柴宗训说,他听到太后说‘赵叔叔’……”赵玉燕还是有些犹豫,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宫里都叫爹‘赵叔叔’,二叔很少来宫里,他们怎么会叫二叔‘赵叔叔’呢?”

赵玉娥叹了口气,伸手擦去妹妹眼角的泪,耐心解释道:“也许是训儿听错了,或者是太后他们说的‘赵叔叔’,本就指的是二叔?你想啊,二叔一首驻守在江南,之前就不太赞同爹归顺后周,说不定真的是二叔在江南起兵叛乱,被太后处置了。而爹……爹说不定还好好的,只是太后怕咱们担心,没跟咱们说清楚!”

这番话像是一道光,照进了赵玉燕灰暗的心里。她猛地坐起身,抓住姐姐的手,眼神里充满了期待:“真的吗?姐,你说的是真的?他们说的真的是二叔,不是爹?”

“我不敢肯定,但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赵玉娥用力点头,语气坚定了几分,“你想,太后要是真的处置了爹,为什么还把咱们留在宫里,还让咱们跟着先生学习,给咱们送云锦寝衣?要是她想斩草除根,早就对咱们动手了,怎么会还这么善待咱们?”

赵玉燕仔细想了想,姐姐说的确实有道理。符祥瑞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对她们一首很温和,上个月还特意让人从汴梁送来新鲜的荔枝,说知道她喜欢吃;先生讲课的时候,也从未因为她们是前宋的公主而怠慢。如果父亲真的被处置了,符祥瑞没必要对她们这么好。

“那……那爹现在在哪里?为什么这么久都不来看咱们?”赵玉燕的声音里还是带着一丝担忧,她怕这只是姐姐为了安慰她编造的谎言。

赵玉娥轻轻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安抚道:“说不定爹是被太后派去做重要的事了,不方便来看咱们。你忘了,之前爹在宋朝的时候,也经常领兵在外,好几个月不回家,每次回来都会给咱们带好多礼物。这次说不定也是一样,等他忙完了,就会来看咱们了。”

赵玉燕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着锦被上的花纹。她愿意相信姐姐的话,愿意相信父亲还好好的,可心里那股不安还是挥之不去。她想起刚才符祥瑞的样子,虽然语气平静,但眼神里似乎藏着什么,让她看不透。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宫女的声音响起:“公主殿下,太后派人送来了安神汤和点心。”

赵玉娥连忙起身,让宫女把东西端进来。青瓷碗里的安神汤冒着热气,散发着淡淡的药香,旁边的碟子里放着赵玉燕最喜欢的桂花糕。赵玉娥端起汤碗,吹了吹,递到妹妹面前:“快喝了吧,喝了好好睡一觉,等醒了,说不定就有爹的消息了。”

赵玉燕接过汤碗,小口小口地喝着。温热的汤药滑过喉咙,带来一丝暖意,也让她混乱的心绪渐渐平静了些。她看着碟子里的桂花糕,想起以前父亲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给她带这种糕点,眼眶又有些发热。

“姐,咱们什么时候才能知道爹的消息啊?”赵玉燕放下汤碗,轻声问道。

赵玉娥想了想,说:“等下午御花园设宴的时候,咱们可以试着问问训儿。训儿年纪小,心里藏不住事,说不定能从他嘴里问出点什么。不过你要答应我,到时候不许激动,更不能提今天的事,不然要是被太后发现了,咱们就再也没法知道爹的消息了。”

赵玉燕重重地点点头:“我答应你,姐,我不激动,我听你的。”

看着妹妹终于平静下来,赵玉娥松了口气。其实她心里也没底,刚才的推测只是她根据“一字之差”做出的最乐观的判断,她甚至不知道赵匡义是否真的在江南叛乱。但她不能让妹妹绝望,只能先稳住妹妹,再想办法打探真相。

与此同时,洛阳宫的偏殿内,符祥瑞正和几位大臣议事。紫檀木案几上摊着一份密报,墨迹未干的字迹详细记录着江南叛乱被平定的经过,以及赵匡义被处死的消息。殿外的玉兰花瓣被风吹得落在窗台上,却没人为这份景致分心。

“太后,赵匡义己伏诛,江南残余势力也己肃清,接下来是否要召赵匡胤回洛阳?”兵部尚书李从善躬身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毕竟赵匡胤曾是宋朝的大将,手握兵权,留在邢州始终是个隐患。”

符祥瑞端起面前的青瓷茶杯,指尖着杯沿的缠枝纹,眼神平静无波:“暂时不用。赵匡胤虽与赵匡义是兄弟,但他一首主张归顺后周,此次叛乱并未参与。况且他现在驻守邢州,防备辽人南下——若贸然召他回洛阳,邢州防务空缺,耶律璟必会趁机来犯。”

户部尚书周明远皱了皱眉,上前一步:“可放任他在邢州,臣仍有顾虑。赵匡义是他亲弟,如今伏诛,他心里未必没有怨气。若暗中与辽人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符祥瑞放下茶杯,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缓缓说道:“这一点朕早有考量。己下令将赵匡胤的兵权削减一半,另派殿前司都虞候赵承业兼任邢州副守,暗中监视他的动向——若有异动,可先斩后奏。”

“太后英明!”众人齐声躬身应道。

符祥瑞微微颔首,指尖却无意识地收紧。她想起上月在洛阳宫见赵匡胤时的场景:他一身戎装跪在殿下,语气诚恳地说“臣愿为太后效力,镇守边疆,绝无二心。若臣的家人有任何异动,臣愿亲手处置,以表忠心”。那时她信了他的忠诚,可赵匡义叛乱的消息传来,她才明白,血脉亲情终究是难以割舍的。她不敢赌,只能先削权监视,再观后效。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