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为大明秦王 > 第56章 北疆烽火新政生根(第2页)

第56章 北疆烽火新政生根(第2页)

初战告捷,只是开始。霍去病的目光己不再局限于被动防御,他要的是彻底清除威胁!凭借其恐怖的战场嗅觉和机动能力,他率领的主力在广袤的草原上纵横驰骋。

他并不执着于占领地盘,而是精准地打击清军的后勤据点、小型营地和游牧部落。他的战术多变而狠辣:或长途奔袭,趁夜突袭;或诱敌深入,设伏围歼;或分化瓦解,拉拢一部分蒙古部落,打击那些死心塌地跟随清廷的。

一支试图深入蓟州劫掠的清军千人队,在夜间宿营时被霍去病亲自带队摸营,火烧连营,斩首八百余级。

一个为清军提供马匹和粮草的蒙古部落,被明军大军压境,首领被霍去病斩斩,部落被迫臣服,献上牛羊马匹赎罪。霍去病甚至大胆地派出数支精干小队,化妆成蒙古人或商人,深入辽东边缘地带,侦察敌情,散布“明军大军不日将至”的谣言,搅得盛京一带的清廷余孽人心惶惶。

他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寇可往,我亦可往”!曾经是满洲骑兵南下劫掠大明,如今攻守易形,变成了大明的冠军侯出塞狩猎清廷余孽!塞外草原,一时间风声鹤唳。霍去病的战旗所向,诸部屏息。

其“闪电突袭、绝不留情”的作战风格,让所有对手闻风丧胆,“冠军侯”的凶名,迅速取代了之前的所有恐惧,成为悬在清廷余孽头顶的利剑。

^^第三节:阻力与成效——新政下的地方百态

就在北疆战火纷飞的同时,内地的新政推行,也在艰难与成效的交织中逐步展开。巡按御史们手持尚方宝剑,确实雷厉风行地处置了一批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

菜市口的铡刀几乎每日见血,抄没的家产充入府库,用于赈济和垦荒。百姓拍手称快,称颂“青天老爷”、“皇上圣明”。

然而,阻力无处不在。许多地方官员阳奉阴违,对新政敷衍塞责,甚至暗中设置障碍。清丈土地触动了大批士绅的利益,他们或隐瞒田亩,或勾结胥吏,试图蒙混过关。

减免赋役的政策到了基层,有时会被巧立名目,转换成新的摊派。更有甚者,某些被逼急的豪强,竟狗急跳墙。一位名叫周正的巡按御史,在山东某县查办一桩霸占民田、逼死人命的大案时,竟在夜间驿馆遭到死士刺杀!虽被随行锦衣卫奋力击退,御史本人也负了轻伤,但影响极其恶劣。

消息传回北京,朱由检勃然大怒!这不是简单的抗法,这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他立刻下旨:着东厂、锦衣卫联合派出精干力量,彻查此案,无论涉及到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同时,擢升周正,嘉奖其刚正不阿,责令其继续严查该案,朝廷为其撑腰!皇帝的强硬态度,再次震慑了宵小。新政在磕磕绊绊中,如同顽强的藤蔓,穿透坚硬的土层,逐渐生根发芽。许多地方的百姓,确实第一次感受到了朝廷的“仁政”和保护,生产的积极性开始恢复。

^^第西节:玉玺渐稳——民心汇聚的反馈

深夜,乾清宫。朱由检再次手握传国玉玺,感受着其中的变化。此前那丝关于北疆的血光预警,随着霍去病连战连捷的军报传来,己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昂扬锐利的金戈之气(来自霍去病的胜利),稳固着北方的龙气。

而更让他欣慰的是,玉玺对于帝国腹地民心的反馈。虽然那些代表阻力、怨怼的灰暗气息仍在一些区域存在,但整体上,代表民心的赤红色光芒,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明亮、稳定、范围扩大!

尤其是在那些巡按御史得力、新政落实较好的州县,赤红光芒几乎凝成了实质,并与代表朝廷龙气的明黄色光辉产生了积极的交融。

他尝试着再次微调引导,这一次,不再是简单的“驱散”,而是将“嘉奖忠良、严惩不法”的意志,更加精准地投向那些赤红光芒特别璀璨的区域,仿佛一种无形的认可和鼓励。

他也能模糊地感觉到,那些为民请命、甚至不惜以身犯险的正首官员(如周正),其个人的“气运”似乎也得到了一丝微弱的加持,变得更加坚韧。同时,玉玺与北方主龙脉的结合更加紧密。

他甚至能隐约感觉到,远在塞外征战的霍去病,其身上那股强大的“军气”与“胜势”,也通过冥冥中的联系,反哺着玉玺,使其更具锋芒。“看来,诛除国贼、抚恤黎民,便是最好的汇聚民心、稳固国运之法。”朱由检若有所悟。

系统的静默,让他更加专注于现实的政策与治理。而传国玉玺,则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着政策的得失与民心的向背。他的统治,正在从依赖英灵系统的“奇”,逐步转向依靠良政善治的“正”。而这条道路,虽然更加艰难,却也更加坚实和长远。北疆的烽火与内地的变革,共同塑造着一个新生帝国坚韧的脊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