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藏国红是什么东西 > 第862章(第3页)

第862章(第3页)

原来岛的名字叫喀喀岛,有了岛的概念就好办了,杨良瑶又拿出一幅图,是一个人在岛上行走,太阳升起,又落下,杨良瑶指指岛,又比划了一下。

土人懂了,他指着太阳起来、落下、起来又落下,一共四次,他做出一个原地跑的动作。

他的意思就是说,跑着穿过岛屿要四天时间。

周围士兵都笑了起来,这一笑,十几名土人也跟着大笑起来。

杨良瑶随即送给每个土人一把匕首,顿时让他们爱不释手,杨良瑶又请他们一起吃饭喝酒,共贺新年。

两天后,土人和他们依依惜别,又带了十几名士兵去岛中,走了数里便发现一片湖泊,他们找到淡水了。

杨良瑶已经从土人那里得到信息,这座岛方圆约两百里左右,不算小,但不是他们要找的南大陆,岛上生活着三个土人部落,总人口五百多人,以捕鱼和采摘为生,岛上盛产一种小果实,和唐朝的樱桃是一样东西,是他们的主粮。

很快,魏振滔也回来了,他绕岛一圈,证实了海岛的面积,也就和京兆府的面积差不多大小,有高山、森林和河流,整个岛很狭长,是一个棒槌型。

杨良瑶指地图上的棒槌型的小岛笑道:“那就是它了!”

李邺画的这座岛,就是后世的新喀里多尼亚岛。

南大陆就在它的西面数百里,杨良瑶笑道:“土人首领给我说了,他们去过南大陆,但他们不敢在那里定居,那里很有成群的猛兽,会把他们吃掉,我了看他画的图,应该是野狗或者豺狼之类,我们规划一下,准备出发了!”

杨良瑶决定把喀喀岛当做一个后勤点,去了南大陆后,为下一步去南大岛做准备。

杨良瑶留了一批日用品和二十名临时驻兵,让他们教会当地土人制陶、做鞋、取火、酿酒、缝制衣服等等技能,还可以教他们种植小麦。

喀喀岛面积不小,当然是大唐的领土,这些土人也会成为大唐的子民,喀喀岛位置十分重要,将来可以作为南大陆和南大岛之间的中转点。

船队起航向西而去,首领图让三名土人划着独木船在前面带路。

几天后,前面出现了一条一眼望不见边际的海岸线,士兵们都欢呼起来,他们找到了南大陆。

第1441章唐朝旬刊

正月初三,长安和天下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年的节日气氛中,韦见素却带着高适出现在华清宫,前来请罪。

按照原计划,应该是在十二月底之前印刷成功,然后在正月初一发行第一份唐朝旬报。

不料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最后审核阶段,天子李邺把报名改了,由《唐朝旬报》改为《唐朝旬刊》,李邺认为,报是每天都要发行,如果做不到每天发行就不能叫报,而只能叫刊。

虽然高适认为报和刊没有什么区别,以前《开元杂报》一个月一份,不一样叫报吗?

后来韦见素提醒他,或许天子就是不愿意和《开元杂报》一样,高适这才醒悟,把报名改为《唐朝旬刊》。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刊’字上,活字中没有这个刊字,得现雕一个,以前负责切削活字的工匠春节回陈仓县老家了,一时赶不回来,由一个新工匠来切削。

结果这个工匠第一次切削活字,没有经验,技术也略逊一点点,导致细微尺寸和原来的活字不匹配,印刷的时候,‘刊’字松动了,缝隙里进了油墨,导致《唐朝旬刊》的刊字上出现了一团墨。

折腾了两天都无法解决问题,没有办法,高适只能大年初一一早派人骑快马赶去陈仓县,把原来的工匠找回来,这样一来就赶不上正月初一发刊了。

李邺看了看印刷失败的报头,就是那个‘刊’字被油墨污了,难以辨认。

李邺当然明白,这其实也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改名的要求提得太晚,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准备了。

李邺沉思片刻问道:“如果改成《唐朝旬报》来得及印刷吗?”

高适点点头,“应该可以!”

李邺沉思片刻道:“这样吧!正月初六一早发行,在大明宫门口前分发给百官,然后发行时间依旧是正月初一,这两天尽量完成修改,如果实在改不了,那也可以用《唐朝旬报》,先印刷三千份,如果还剩有多的,就寄给大唐各州县官衙,如果还有剩余,则分发给太学和退仕的官员。”

高适连忙躬身行礼,“微臣遵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