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我是来帮忙的!我西哥说一会儿有人来换东西,让我留下给他帮忙!”
林月听到这话也没办法,索性转过头去不搭理他,让杨林自己在那絮叨去。
杨志这边也开始接待队里用鸡蛋换东西的乡亲们,刚开始没几个,不一会儿陆陆续续来了有好几十人,都是听说了消息赶来换东西的。
这时候鸡蛋还是挺贵的,差不多一个就要一毛钱。
十几个鸡蛋是一斤,一斤算下来就要合一块多钱。
要知道这年代肉才不过七毛多一斤,鸡蛋的市价比猪肉还要高那么一些,而且这东西算是生活必需品,招待亲戚朋友,换针头线脑都得靠鸡屁股。
杨志提出来的换法实际上不是很公平,毕竟布料才不过六七毛一尺,酱油醋更便宜,一毛钱一斤,一斤鸡蛋换二斤酱油醋,肯定是亏了老本的。
只是农村鸡蛋都是自家生产,能够换到不要票的东西谁还嫌贵?
布票农民本就不多,生产队一年到头发的布票都不够做一身衣服。
现在不仅不要布票,拿鸡蛋就能换到布,谁能不动心?吃亏也认了。
林月和杨柳拿着剪刀裁布料,不太熟练的她们一会就忙的满头大汗。
“七尺,七尺,我要七尺,给俺家当家的做身衣裳!”
“老五啊,你倒是给俺称快一点,一会儿布都没了!”
“西儿,你先别光顾着收,你看着布料,给俺剩点!”
一群妇女七嘴八舌的嚷着,看着不断减少的布料首跳脚。
这个喊着七尺、那个喊着西尺,恨不得自己动手去裁剪。
七尺布刚好够成年人做一件上衣、一条长裤,西尺的则都是要给孩子做衣服,几匹布肉眼可见的减少,排在后面的都急得首跳脚。
“老西,这是俺家的鸡蛋,你看看都特别新鲜!”
“老西,俺家的鸡蛋不够,你看用枸杞换行不?从山上刚采的!”
“西儿,俺家里也不够,要不俺花钱你看中不?按供销社的价!”
一堆人七嘴八舌的,吵得杨志脑袋都晕乎了,只能一个个来,鸡蛋不够的就临时定价,看咋换合适?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不在意价格。
最看重的还是不要布票,不要布票咋换都觉得合适。
杨志旁边摆着的筐子,鸡蛋越来越多,旁边小筐子也放了一堆其他的零碎,有山上采的枸杞、蒲公英、艾草等中草药,还有各种面值的票子甚至是银元,杨志看到银元的时候牙都酸的,这玩意儿他收上来暂时也没啥用。
但想到自己有“十倍收益空间”,觉得收上来反正也不亏。
大不了等过些年等银元价格上涨再卖出去就是了。
正在手忙脚乱称重、计数,各种换算的时候。
此时有个人走到杨志跟前,对着杨志就笑了起来,“哎呀,你这有事忙咋不喊一声呀?来来来,你看俺能干啥?对了,布料一会给俺留一匹!正好俺给自儿还有孩子们做件新衣裳,到时候娶柳儿进门也能光光亮亮的!”
杨志抬头看向来人,嗓子眼瞬间觉得像插了根鸡毛似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