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东海海景 > 第二卷 盐碱耕云 第117章 迎风而立(第1页)

第二卷 盐碱耕云 第117章 迎风而立(第1页)

第一节:叶片的难题

风力提水机的建造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制作风叶。陈曦的设计要求风叶既轻便又坚韧,能够有效捕捉海风,并将动能平稳传递。赵劲松的机械组尝试了多种材料:薄木板容易在风中撕裂,厚木板则过于沉重,难以启动。他们甚至尝试了蒙上帆布的木框结构,但在模拟测试中,结构强度和形状保持都存在问题。

“不行!强度不够,风大一点肯定散架!”赵劲松烦躁地扔掉一块在测试中开裂的木板,脸上沾满木屑和油污。连续几天的失败让他情绪有些失控,小组里也开始弥漫着沮丧的气氛。没有合适的材料,再精巧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王海生看着堆满失败品的角落,忍不住嘟囔:“实在不行,先用着以前的龙骨水车?这玩意儿也太难搞了……”

“不行!”这次反驳他的是赵劲松,他瞪着眼睛,“既然要搞,就要搞成!半途而废算什么!”他的固执此刻完全转向了对技术难题的征服欲。陈曦的信任和委以重任,无形中激发了他全部的责任心。

第二节:远方的求援

就在机械组一筹莫展之际,前往红星农场进行技术指导的两名组员捎回了消息。消息是苏晓蔓接收并转达的,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他们在那边进展不太顺利。”苏晓蔓对陈曦和林卫东说,“红星农场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复杂,土地条件差异大,而且……当地有些老农和干部,对咱们这套新方法抵触情绪很大,认为两个毛头小子是去‘指手画脚’。工作开展得很艰难。他们希望……希望陈曦能抽空过去一趟,亲自指导,也帮忙协调一下关系。”

这个消息让陈曦陷入了两难。风力提水机正处在攻关时刻,他离不开。但红星农场的求助也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仅关系到两个组员的工作,更关系到农场技术的信誉和外部拓展的可能。

第三节:福根叔的智慧

连续的挫折和远方的求援,让技术小组的气氛有些沉闷。这天休息时,福根叔慢悠悠地晃荡到机械组,看着那些失败的风叶模型,吧嗒着旱烟袋,半晌没说话。

赵劲松正心烦,没好气地说:“福根叔,您老有啥高见?”

福根叔也不恼,用烟袋杆指了指堆在角落的一些细长而富有弹性的毛竹:“后山崖壁上长的这玩意儿,韧性最好,老辈人拿它做扁担,百十斤压不弯。你们非跟木头较什么劲?”

他又指了指海边废弃的破渔网:“那尼龙线,泡了多少年海水都不烂,结实着呢。就不能用竹片做骨架,拿这线像编筐一样把它绷紧、编成形?”

这番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赵劲松猛地跳起来,冲到那堆毛竹前,用力掰了掰,感受着那惊人的韧性,又拿起一段破渔网线,使劲拉扯!

“对啊!复合材料!竹为骨,线为筋!”赵劲松兴奋地大喊,“我怎么就没想到!”他立刻组织组员,按照福根叔的思路进行尝试。将毛竹烤弯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弧形作为主梁,然后用坚韧的尼龙线紧密编织、绷紧,形成叶面。初步测试显示,这种“竹编复合风叶”重量轻、强度高、韧性极佳!

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原理,在福根叔不经意的点拨下,完美结合。

第西节:分兵与定计

风叶难题的突破,让陈曦松了一口气,也让他能够腾出精力应对红星农场的困局。

“我必须去一趟红星农场。”陈曦对林卫东说,“不仅是技术指导,更是去树立我们农场方法的权威性,打开局面。否则,以后我们的技术推广会寸步难行。”

林卫东表示支持:“家里有我,风力提水机这边,劲松他们己经找到了方向,问题不大。你放心去。”

陈曦又找到赵劲松和王海生,布置了他离开期间的工作:“劲松,风叶的试制和测试就交给你了,务必确保安全和效果。海生,二期扩垦的田地平整和沟渠开挖不能停,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苏医生会协助你们进行土壤监测。遇到问题,你们三个商量决定,决定不了的,请示排长。”

他特别叮嘱赵劲松:“劲松,技术上的事你多担待,但也要多听听海生他们施工队的意见。”

赵劲松重重地点了点头:“你放心,家里交给我!”

这是陈曦第一次将如此重担明确交给赵劲松,这份信任让赵劲松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却也充满了动力。

临行前,陈曦望着己具雏形的风力塔基和正在试验的新型风叶,目光坚定。内部的技术难关正在被攻克,现在,他要去迎接外部的挑战。他不知道红星农场等待他的是什么,是真诚的合作,还是隐藏的陷阱?但他必须去,这既是责任,也是一次主动出击,去迎击那可能隐藏在远方的、来自魏组长势力的又一次暗算。

(第二卷第117章完)

---

下章预告:

陈曦在红星农场将面临怎样的局面?他能否顺利帮助组员打开局面,并应对可能存在的阴谋?东海农场这边,赵劲松能否独立带领团队攻克风力提水机的最后难关?分离两地的核心团队,将如何各自应对挑战?分兵两路,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信任与担当。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