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一下子惊醒,借着灯光一看,来人有点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是谁,也没敢说话。
那人着急地说:“吴王决定明天早上砍你的头,你再不走就死定了!”
袁盎吓了一跳,问:“你到底是谁,为什么救我?”
那人说:“我以前是您的从史,偷了您的侍儿,您大人大量没追究,我一首记着您的恩情,所以来救您!”
袁盎仔细一辨认,还真是这么回事,连忙道谢:“多亏你不忘旧情!可外面这么多士兵,我咋跑啊?”
那人说:“放心,我现在是军中司马,就是奉命来围你的,我己经想好了办法,把衣服典当了换酒,把士兵都灌醉了,他们现在睡得跟死猪一样,您赶紧走!”
袁盎又担心起来:“我知道你有老母亲,放我走了你肯定会被牵连,这可怎么办?”
那人说:“我都安排好了,您别管我,赶紧逃命!”
袁盎感动得给那人下拜,那人回礼后,带着袁盎到营帐后面,用刀割开营帐,钻了出去。
外面搭着个棚子,棚子外全是醉倒的士兵,横七竖八地躺着。两人蹑手蹑脚跨过士兵,一路狂奔。当时春寒料峭,还下着雨,路特别滑。
那人从怀里掏出一双木屐给袁盎穿上,又送了袁盎几百步,指好路才告别。
袁盎摸黑拼命跑,幸亏有点月光,没摔跟头。
他一边跑一边想,以前当吴相的时候,要不是自己大度,没追究从史偷侍儿的事儿,还把侍儿赐给了他,这次哪能得救啊!
跑了六七十里,天蒙蒙亮了,远远看见梁国都城,心里才踏实下来。
可他实在累坏了,双脚又肿又痛,实在走不动,只好坐下休息。
正好一队骑兵巡逻过来,袁盎一问,果然是梁国的军队。
他赶紧从怀里掏出皇帝给的旄节,跟骑兵说明情况。
骑兵一看是朝廷使者,不敢怠慢,还借了一匹马给他。
袁盎在梁国军营转了一圈,接着就马不停蹄回京城复命去了,这次真是九死一生!
景帝还以为袁盎去吴国肯定能把事儿办妥,让叛军退兵,还派人去周亚夫军营,让他先别着急进攻。
等了好几天,没等到袁盎的消息,倒是邓公来求见。
邓公是成固人,跟着周亚夫出征,担任校尉,这次是周亚夫派他来汇报军情的。
景帝赶紧问:“你从军营来,晁错己经死了,吴楚叛军愿意退兵不?”
邓公说:“吴王谋反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借着杀晁错的名义起兵,根本不是真为了晁错!陛下把晁错杀了,我怕以后天下的读书人都不敢说话了!”
景帝一愣,忙问为啥。
邓公说:“晁错主张削藩,是怕诸侯势力太大不好控制,这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现在计划刚实施,他就被杀了,对内让忠臣心寒,对外等于给诸侯报仇,我觉得陛下这事儿办得不对!”
景帝听了,长叹一声:“你说得对,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过了一会儿,袁盎逃回来了,果然说吴王不肯退兵。景帝有点埋怨袁盎,但仔细一想,袁盎之前也说了让自己好好考虑,杀晁错是自己决定的,怪不了别人。
而且袁盎在吴国宁死不降,也算有骨气,就没再追究,让他继续当官。
同时,景帝任命邓公为城阳中尉,让他回去告诉周亚夫,可以见机行事,进攻叛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