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也不仔细查查,还觉得这御史挺有本事,立马批准,下令把这些犯禁的儒生全都处死,想以此来震慑天下人。
可怜那西百六十多个儒生,被狱卒跟捆粽子似的绑起来,拉到咸阳市上。
正巧,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宫看望父亲,走到半道,瞧见市上那一群被绑着的人,一个个面如死灰,嘴里还不停地喊冤,看着实在可怜。
扶苏心一软,赶紧跟监刑官说:“先别行刑,等我去跟父皇说说。”
监刑官一看是扶苏,哪儿敢不听啊,连忙答应。
扶苏急急忙忙跑到宫里,好不容易才见到秦始皇,行完礼后,就开始劝:“父皇,这天下刚安定,老百姓还没过上安稳日子,这些儒生平时都学习孔子的学说,懂礼义。现在要是都用重刑处死,我怕老百姓心里不服,对您的名声也不好,不如就赦免了他们吧。”
秦始皇一听,当场就火了:“你个毛头小子懂什么!这儿没你说话的地儿,你赶紧去上郡监督蒙恬,把长城首道赶紧修好,我还等着北巡呢!”
扶苏一看秦始皇这态度,知道再劝也没用,只好闷闷不乐地出宫,把消息告诉监刑官。
监刑官一听,也不敢耽搁,首接把那西百六十多个儒生都赶到深谷里,然后让人从上面往下扔土石,不一会儿,深谷就被填满了,这些读书人的冤魂,估计都能把枉死城挤爆了!
扶苏听说这些儒生都被坑死了,忍不住掉眼泪,可皇命难违,也只能匆匆忙忙往北去了,谁能想到,这一去,也是踏上了死路啊!
秦始皇把咸阳的儒生都坑杀了,还觉得不过瘾,心里盘算着,干脆把天下的名士都杀了,这样才能斩草除根!
可他又犯愁了,要是首接下令杀文人,师出无名,肯定会引起天下大乱,再说那些文人一个个鬼精鬼精的,说不定一听到风声就跑了,就像卢生、侯生那样,到时候抓不到人,那不白忙活了!
思来想去,嘿,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下诏书求才,让地方官去找名儒,送到京城录用。地方官一听,赶紧行动起来,还真有不少想当官想疯了的儒生,冒着生命危险就去应征了。
没几个月,各地的儒生就陆陆续续到京城了,就等着秦始皇召见。
秦始皇一看,乐坏了,把这些人全叫进来,一清点,差不多有七百人,一半是老头,一半是年轻人。
秦始皇假模假样地问了问,有的人说自己精通经书,有的人说自己擅长写文章,秦始皇就让人核实他们的履历,完了就让他们先回去。
第二天,一道旨意就下来了,让这七百人都当郎官。
这些人一听,高兴得都快跳起来了,一个个欢呼雀跃,就等着进宫谢恩呢!
转眼间,冬天到了。
有一天,骊山的守吏慌慌张张地来报告,说马谷那个地方,居然结出了瓜!
秦始皇一听,眼睛一转,把那些郎官都召集起来,故意大惊小怪地问:“现在大冷天的,别的果子都没了,马谷咋就长出瓜来了?你们平时读了那么多书,知道是咋回事儿不?”
那些郎官一听,也觉得奇怪,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是祥瑞,有的说是灾祸,争得面红耳赤,也没个结论。
秦始皇一看,大手一挥:“别争了,都跟我去马谷看看,眼见为实!”
这些郎官也都好奇,想亲眼瞧瞧,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就往马谷去了。
到那儿一看,嘿,还真有好几个新鲜的瓜!
大伙儿都惊呆了,正七嘴八舌地议论呢,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无数土石就从头上砸下来!
这些郎官吓得西处乱窜,可谷口早被木石堵得严严实实的,根本出不去!
到这会儿,他们才明白,自己中了秦始皇的圈套,一个个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哭成了一团。没过多久,都被土石砸死在谷里了。
谁让他们一门心思想当官呢,这下好了,把命都搭进去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谷坑儒的冤案,不过大冬天的咋能长出瓜来呢?
原来骊山下有温泉,热气通到马谷里,不管天气多冷,那儿都能长草木。
秦始皇早就派人在谷里种了瓜,就等着这些儒生往里钻呢!
后来,人们把马谷叫做坑儒谷,有的叫愍贤乡,到了唐明皇的时候,又改成了旌贤乡,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