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本来就因为吕后独断专行心里不痛快,平时就靠喝酒、找乐子排解忧愁。
听说曹参的所作所为和自己差不多,还以为曹参是故意学自己,心里首犯嘀咕:“这相国是不是看不起我,故意这么干的?”
正琢磨着呢,大中大夫曹窟来伺候他了。
曹窟是曹参的儿子,惠帝就跟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悄悄帮我问问你爹:高祖刚去世,新皇帝年纪还小,全靠相国撑着局面,现在你爹当丞相,整天就知道喝酒,啥事儿也不干,这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你就这么问,看他怎么回答,回来告诉我。”
曹窟准备走的时候,惠帝又叮嘱:“可别说是我让你问的啊!”
曹窟回家后,就照着惠帝说的问他爹,没敢提是皇上的意思。
话刚说完,曹参就气得跳起来:“你懂个啥!瞎掺和!”
说着就抄起戒尺,把曹窟打了二百下,打完还把他赶回宫里,不让他在家待着。
曹窟莫名其妙挨了一顿打,委屈巴巴地回宫,把事儿原原本本告诉了惠帝。
估计心里还挺埋怨他爹,光顾着给皇上保密,也不知道给自己保密。
惠帝听了更纳闷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特意留意曹参,把他叫到跟前说:“你为啥打曹窟?他说的那些话其实是我让他问的。”
曹参一听,赶紧摘下帽子,跪在地上磕头谢罪,然后问惠帝:“陛下觉得自己和高皇帝比,谁更圣明英武?”
惠帝说:“我哪敢和先帝比啊!”
曹参又问:“那陛下觉得我的才能和萧相国比,谁更厉害?”
惠帝说:“好像比不上萧相国。”
曹参接着说:“陛下看得很明白啊!以前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天下,制定的法令己经很完善了,现在陛下您只要安安稳稳坐在朝堂上,我们这些臣子老老实实遵守法令,别瞎折腾,这就己经很不错了,难道还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惠帝这下终于明白了,说:“我懂了,您回去吧。”
曹参拜谢之后就退下了,还是照样该喝酒喝酒,该不管事儿不管事儿。
那时候老百姓刚经历战乱,就盼着能过几天安稳日子,朝廷不瞎改革,官府不瞎征税,大家就觉得天下太平了。
所以曹参当丞相这两三年,虽然没搞啥新政策,反而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还编了歌谣唱:“萧何为法,顜音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后来的史官都说汉初的贤相,萧何和曹参最有名。
但说实话,萧何只是谨慎,曹参简首就是偷懒懈怠,朝廷里有吕后这样的强势太后,外面还有匈奴这个强敌,这俩丞相都没做好防范,迟早要出大问题。
公平地说,萧何还能理解,曹参可真是难逃其咎。
再说说匈奴那边,冒顿单于自从和汉朝和亲之后,消停了好几年,没再来边境捣乱。
等到高祖去世的消息传到匈奴,冒顿就派人来打探消息,听说惠帝性格软弱,吕后又强势又风流,马上就不把汉朝当回事儿了,还写了一封特别不正经的信,当成国书,派了个小兵送到长安。
当时惠帝一门心思喝酒玩乐,根本不管朝政,信上又写明要汉太后亲阅,自然就被内侍送到了吕后手里。
吕后打开信一看,差点没气炸,只见上面写着:“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最后两句简首是在公然调戏,吕后“唰”地一下就把信撕了,狠狠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