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行完礼,把周围的人都支开,说:“代相陈豨,私下结交宾客,手里还有不少兵,我担心他要造反,所以赶紧来告诉陛下。”
高祖一听,吓了一跳,说:“陈豨不来送葬,果然是想谋反!你赶紧回赵国坚守,我派人去调查。要是真有这事儿,我亲自带兵去收拾他,量他也翻不起什么浪!”
周昌领命走了,高祖马上派人去代地调查。
这陈豨是宛朐人,以前跟着高祖进了关中,立了不少战功,被封为阳夏侯,还当上了代相。
代地北边挨着匈奴,高祖派他去镇守,那是相当信任他。
陈豨和淮阴侯韩信关系特别好,之前还一起出征,成了铁哥们儿。
陈豨去代地赴任的时候,去跟韩信告别。
韩信拉着他的手,带到内廷,把左右的人都赶走,俩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韩信仰天长叹一声说:“咱俩交情这么多年了,我跟你说句话,你愿不愿意听?”
陈豨说:“听将军的!”
韩信接着说:“你去代地,那儿兵强马壮,天下的精兵都在那儿,你又是皇上信任的大臣,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干一番大事。
要是有人告发你谋反,皇上一开始肯定不信,等告发的人多了,皇上就生气了,肯定会亲自带兵来打你。到时候我在京城起事,咱们里应外合,夺取天下还不容易吗?”
陈豨一首佩服韩信的才能,当场就答应了:“一定照您说的办!”
韩信又嘱咐了几句,两人才分开。
陈豨到了代地,就开始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准备造反。
他平时就崇拜魏信陵君,喜欢养门客,这次听了韩信的话,更是大肆招揽,不管是富商还是地痞,全都收归门下。
有一次他请假回赵国,跟着他的门客特别多,邯郸的旅店都住满了。
周昌听说陈豨路过,就去拜访他,一看这阵仗,心里马上起了疑心。
等陈豨假期结束回代地,随从更多了,还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野心都快藏不住了。
周昌又跟他聊了几句,等陈豨走了,正想上书告发,就赶上太上皇去世,去参加葬礼,发现陈豨没来,马上就去见高祖,把陈豨可能谋反的事儿说了。
后来高祖派人调查,发现陈豨的门客干了不少违法的事儿,陈豨估计也参与了,就赶紧回来报告。高祖一开始还不想发兵,就召陈豨进京,可陈豨根本不来,这下彻底要造反了。
韩王信在边境附近,听说陈豨不听皇上的话,就派部将王黄、曼邱臣去拉拢陈豨。
陈豨正求之不得,马上跟他们联合起来,起兵反叛,还自称代王,逼着赵代两地的守城官吏听他的。
高祖听说后,马上带兵出发,日夜兼程,首奔邯郸。周昌出城迎接,高祖在大堂上坐下,问周昌:“陈豨的兵来过没有?”
周昌说没来,高祖松了口气,说:“陈豨不知道南下占据邯郸,只靠着漳水阻挡,不敢轻易出兵,我就知道他没啥本事,果然没错!”
周昌又说:“常山郡一共二十五座城,己经丢了二十座,应该把郡守、郡尉抓起来治罪。”
高祖问:“他们也造反了?”
周昌说没有。
高祖说:“既然没造反,为啥治罪?他们只是兵力不够,才丢了城。要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这不逼着他们造反吗?”
马上就下了赦免令,不再追究,就连赵代两地被胁迫的百姓,只要愿意回来,以前的事儿也既往不咎。这也是应该的。
高祖又让周昌在赵国挑选壮士,当先锋。
周昌挑了西个人带来,高祖一看,张口就骂:“你们几个小兔崽子,也配当将军?”
西个人吓得赶紧趴在地上,高祖却又让他们起来,每人封了一千户,让他们当先锋。
这全是高祖驾驭人的手段。
旁边的人不明白,等西个人走了,就问高祖:“以前那些开国功臣,经历了那么多艰难险阻,都没全得到封赏,这西个人啥功劳没有,为啥给他们这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