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一回来,肯定当皇帝,到时候咱们这些公子可就啥都没有了,这可咋办?”
胡亥还挺正首,说:“我听说,最了解臣子的是君主,最了解儿子的是父亲。父亲没说要分封,当儿子的就该遵守,有啥好议论的?”
赵高一听,急了:“公子啊,你想错了!现在天下大权,就在公子你、我和丞相手里,你得为自己打算啊!被别人控制和控制别人,那区别可大了,这机会可不能错过!”
胡亥生气地说:“废了兄长立我,这是不义;
不遵守父亲的诏书,这是不孝;
自己没本事,还靠别人得好处,这是无能。
这三件事都违背道德,要是真这么干,肯定会丢了性命,国家也得完蛋!”
赵高笑着说:“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了君主,天下人都说他们正义;
卫辄拒绝父亲回国,孔子都没说啥。干大事就别在乎小细节,有大德就别计较小谦让。
现在不抓住机会,以后肯定后悔,公子你就听我的吧!”
胡亥听了,有点心动,犹豫了半天说:“现在皇上还没发丧,丧礼也没办完,咋跟丞相说这事儿啊?”
赵高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去说服丞相,公子就别操心了!”说完扭头就走,胡亥也没拦着,这下可就被赵高带沟里了。
赵高找到李斯,李斯问他:“皇上的诏书发出去了吗?”
赵高说:“诏书在胡亥那儿呢,我就是为这事儿来跟您商量的。
现在皇上驾崩,外人都不知道,遗嘱就咱俩知道,这太子立谁,全在咱俩一句话。您是咋想的?”
李斯一听,吓了一跳:“你这说的啥话!这可是亡国的言论,咱们做臣子的哪能讨论这个?”
赵高不慌不忙地说:“丞相别着急,我有五个问题想问问您。您觉得自己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功绩比得上蒙恬吗?谋略比得上蒙恬吗?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比得上蒙恬吗?跟皇长子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说:“这五样我确实都比不上蒙恬,你问这个干啥?”
赵高说:“我在宫里干了二十多年,就没见过秦国封赏的功臣能传到第二代的,那些将相的后代,很多都被杀了。皇上有二十多个儿子,您也清楚,扶苏性格刚毅勇猛,要是他当了皇帝,肯定让蒙恬当丞相,到时候您还能保住丞相的位子,风风光光回家养老吗?
我教过胡亥,觉得他善良厚道,不看重钱财,尊重人才,虽然口才差点,但脑子聪明,这些公子里没一个比得上他的。咱们不如立胡亥为太子,一起干件大事!”
李斯说:“你别再说了!我接受皇上的诏令,一切听天由命,不管有啥后果,我都不在乎!”
赵高又说:“安全和危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您连这都不明白,还算啥聪明人?”
李斯脸色一沉:“我本来就是上蔡的一个普通百姓,多亏皇上提拔,才当上丞相,封了通侯,子孙也都有饭吃。皇上这么信任我,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我,我怎么能辜负他呢?忠臣不怕死,孝子不怕累,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你别再胡说八道,让我犯错!”
赵高看李斯表面强硬,心里其实己经动摇了,就继续吓唬他:“圣人做事没有固定的规矩,就是要根据情况灵活应变。
现在天下的大权都在胡亥手里,我己经得到他的信任,能实现自己的想法。跟您交情这么多年,才跟您说实话。您这么聪明,肯定知道利害关系。
要是听我的,就能一首当通侯,子孙后代都能享福;要是不听,不仅子孙遭殃,您自己都得倒霉。我真是为您担心,您好好想想吧!”
说完,转身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