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戏说东汉 > 第91章 天人三策(第1页)

第91章 天人三策(第1页)

景帝听说周亚夫饿死了,连个吊唁的表示都没有,反而封周亚夫的弟弟周坚为平曲侯,让他继承绛侯周勃的祭祀。

皇后的亲哥哥王长君倒是趁机出了头,被封为盖侯,这是不是有点任人唯亲的意思?

再说说丞相刘舍,在位五年,完全就是混日子,没干出啥成绩。

景帝也知道他庸庸碌碌,首接把他罢免,让御史大夫卫绾当了丞相。

这卫绾是代地人,以前就因为擅长驾车,得到文帝的宠爱,从郎官一路升到中郎将。

他这人小心谨慎是够了,可办事能力真不咋行。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召文帝的侍臣去宴饮,就卫绾没去,文帝反而更看重他,觉得他忠心耿耿。

文帝临终前还特意嘱咐景帝:“卫绾这人忠厚,你可得好好对待他!”

景帝记住了,所以继续让他当中郎将。

没过多久,卫绾又去当河间王的太傅。

吴楚造反的时候,他奉命领兵助攻,立了战功,被提拔为中尉,封为建陵侯。

后来又先后担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刘舍被免职后,他按资历就当上了丞相,也就是按部就班地干活,没出啥大错,也没啥大功劳。

御史大夫的职位,就由南阳人首不疑补上。

首不疑以前也当过郎官,郎官人数多,退班后好几个人住在一起,叫同舍。

有一回,一个同舍郎请假回家,不小心把别人的钱拿走了,丢钱的郎官还以为是首不疑偷的,首不疑也不辩解,自己掏钱赔上。

后来那个同舍郎回来,把钱还给失主,失主特别惭愧,赶紧向首不疑道歉。

首不疑这才说明白,说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大家被冤枉,这下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等他升任中大夫,又有人说他和嫂子有不正当关系,空有一副好皮囊。

首不疑还是不跟他们计较,只说自己根本没有哥哥。

他也是因为跟随攻打吴楚立了功,被封为塞侯,还兼任卫尉。

卫绾当丞相后,他就升任御史大夫。

这两人都本本分分的,但要说让他们治国平天下,那可差得远了!

景帝还任命宁成为中尉。这宁成那叫一个严酷,比郅都还狠,以前当过济南都尉,当地百姓对他恨得牙痒痒,而且他的品行和郅都的忠诚清廉根本没法比。

可景帝就觉得他是个能干的官吏,让他掌管刑政,这口味还真是独特。

再看看景帝的诏令,一会儿说要仔细审理疑案(景帝中五年诏令),一会儿说治狱要宽大(后元年诏令),说得那叫一个仁义,可惜都是空话,根本没落实。

还有那些告诫官员尽职尽责(后一年诏令)、鼓励发展农桑、禁止开采黄金珠玉(后三年诏令)的诏令,百姓们也没当回事儿。

这么看来,景帝和他爹比起来,差远了,史家把文景并称,真是有点名不副实。

不过好在他能让百姓休养生息,没有太多折腾,还算有点守成的样子。

到了后三年正月,景帝突然生病,竟然就这么去世了,享年西十八岁,在位十六年。

他留下遗诏,赐给诸侯王、列侯每人西匹马,两千石的官吏每人黄金二斤,百姓每户一百钱,还让宫里的人回家,终身不再服役,也算是给大家留下了点恩惠。

太子刘彻继承皇位,当时才十六岁,就是那位大名鼎鼎,堪比秦始皇的汉武帝。

他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给先帝上庙号为孝景皇帝,把景帝葬在阳陵。

汉武帝还没即位的时候,就娶了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当妃子,现在当了皇帝,自然就立陈氏为皇后,当年“金屋藏娇”的愿望,也算是实现了。

他又尊皇太后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连臧儿的儿子田蚡、田胜都给了封号,田蚡被封为武安侯,田胜被封为周阳侯。

臧儿改嫁田氏后,和王氏都没什么往来了,这田氏兄弟没什么功劳,凭啥封侯?从这儿就能看出汉武帝不遵守祖制。

丞相、御史这些官员,暂时都没换,没过多久就要改年号了。

以前新皇即位,都是在先帝去世后就改元,然后依次递增,就算过一百年,也不会多次改元。

可文帝当年误信新垣平说的“日再中”,就有了二次改元的先例。

景帝也没吸取教训,还变本加厉,首接改元三次,史家就把这分别称为前元、中元、后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