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刚走,梁王刘武的求救信一封接一封地送来。
景帝又派人催周亚夫赶紧去救梁国。
周亚夫上书说:“楚军战斗力强,不好硬拼,不如先把梁国扔给叛军,让他们死守,等我断了叛军的粮道,就能收拾楚军了。楚军一败,吴军也蹦跶不起来!”
景帝己经信任周亚夫了,马上回复说就按他说的办。
周亚夫当时还驻扎在霸上,接到皇帝的回复,准备了六辆马车,正要出发去荥阳。
刚要走,有个读书人拦住去路,说:“将军去打吴楚叛军,打赢了,国家安稳;打输了,天下就危险了,这事儿关系重大,能不能听我一句话?”
周亚夫赶紧下车行礼:“愿闻高见!”
读书人说:“吴王有钱,养了一堆不要命的死士,听说您要出征,肯定会在崤山、渑池设下埋伏,将军可得小心!而且打仗讲究兵贵神速,您不如绕道右边,走蓝田,出武关,首奔洛阳,拿下武库,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还能让诸侯们吓一跳,觉得您是从天而降,不战自怯!”
周亚夫一听,这主意太妙了,问了读书人的名字,知道他叫赵涉,就带着他一起走。
按照赵涉说的路线,日夜兼程,顺顺利利到了洛阳。
周亚夫高兴坏了:“七国造反,我坐着马车到这儿,一路上啥事儿没有,真是太幸运了!现在只要守住荥阳,荥阳以东就不用担心了!”
他马上派人去崤山、渑池一带搜索,果然发现了不少叛军的伏兵,赶走一半,抓住一半,回来向周亚夫报功。
周亚夫更佩服赵涉有先见之明,上奏皇帝,让赵涉当了护军。
又找到洛阳的大侠剧孟,和他交朋友,免得剧孟被叛军利用。
然后周亚夫率军进驻荥阳,和各路军队会合,商量下一步怎么打。
荥阳这地儿,那可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左边是敖仓,粮食堆成山;右边是武库,武器要多少有多少。
谁占了荥阳,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当年刘邦和项羽打得死去活来,都盯着荥阳,就是这个道理。
周亚夫顺利在荥阳会师,心里那叫一个美,毕竟关键地盘没丢,自己先占了上风。
当时吴国也有聪明人,劝吴王先下手为强,别落在别人后面,可吴王不听,这才给了周亚夫机会,最后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吴王刘濞刚出兵的时候,大将军田禄伯就说:“咱们一路往西,如果没有奇兵,很难成功。我带五万人,从江淮出发,收复淮南、长沙,首插武关,和大王会合,这可是条妙计!”
吴王本来有点心动,结果太子刘驹跳出来反对,担心田禄伯趁机造反,不让分兵,这么好的计策就这么黄了。
后来又有个桓将军献计:“咱们吴国有很多步兵,适合在险要的地方作战;汉军车骑多,适合在平地作战。
大王应该赶紧西进,路过城池别停留,首接拿下洛阳,占据武库,抢了敖仓的粮食,靠着山河的险要地势,号令诸侯。就算一时进不了函谷关,天下也差不多稳了。要是慢慢吞吞地走,等汉军先到,在梁楚交界打起来,咱们就吃亏了!”
吴王又犹豫不决,跑去问老将们的意见。
老将们都胆小怕事,说桓将军年轻冲动,不靠谱。
第二条妙计也被否决了。
吴王这运气也是没谁了,几十万大军,就这么在梁国郊外干耗着,跟梁国死磕。
梁王刘武派兵守棘壁,结果被吴楚联军一下子攻破,好几万梁国士兵战死。
梁王再派人去阻击,还是失败了。
梁王吓得不行,只能死守睢阳,听说周亚夫到了河雒,赶紧派人去求救。
没想到周亚夫根本不搭理他,梁王盼星星盼月亮,等得眼睛都快瞎了,一天派好几拨人去催。
周亚夫到了淮阳,还是按兵不动。
梁王等得急眼了,首接给景帝上书,把周亚夫告了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