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戏说东汉 > 第75章 贾谊被迁(第1页)

第75章 贾谊被迁(第1页)

贾山在奏章里说:“当臣子的,就得像我这样,拼了命也要给皇上提意见,就算掉脑袋也不怕!我也不跟您扯太远,就拿秦朝来说事儿。

秦朝那会儿,皇帝那叫一个威风,可把老百姓折腾惨了,赋税重得离谱,路上到处都是穿着囚服的犯人,盗贼满山跑。老百姓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就盼着有人能带头反抗。

结果陈胜吴广一声吼,天下百姓全响应,秦朝就这么凉凉了。皇上您想想,您现在的权势可比雷霆万钧还厉害,就算您摆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样子,大臣们还是怕得要死,不敢说实话,更别说那些骄横跋扈、听不进批评的皇帝了。

以前周朝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老百姓日子过得挺滋润,都唱着歌夸国君好。可秦始皇倒好,把老百姓当‘提款机’,最后自己死了没多久,国家就没了。

为啥?还不是因为身边没个敢说真话的大臣!现在皇上您广纳贤才,这些人才都在朝廷了,可您天天带着他们打猎,一天出去好几趟,我真担心朝廷的事儿没人管,大臣们都懈怠了。

您刚登基的时候,又是救济穷人,又是尊老爱幼,大家都夸您好。现在正是干大事的时候,可别因为打猎耽误了宏图大业啊!”

原来汉文帝虽然每天勤勤恳恳处理政务,但特别喜欢打猎,一有空就往外跑。

贾山这奏章算是说到汉文帝心坎里了,汉文帝看完就给贾山点了个大大的“赞”,还下诏书表扬他。

从那以后,汉文帝只要在路上碰到官员上书,立马停车接收,觉得写得好的,就一顿猛夸,就想让大家都畅所欲言。

这时候,又冒出一位厉害人物,也是姓贾,叫贾谊,洛阳人。

这小伙子年纪轻轻,那气质就跟别人不一样,妥妥的“天才少年”。

河南守吴公把他招到门下,对他那叫一个赏识。

吴公也是个“明星官员”,治理地方的能力那是天下第一,汉文帝首接把他召进京城当廷尉。

吴公进京的时候,还不忘推荐贾谊,说这小伙子博览群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汉文帝一听,立马把贾谊召来当博士。

贾谊那时候也就二十岁出头,朝廷里的老臣们跟他一比,都显得“不够看”。

每次讨论政事,那些老先生们说不明白的事儿,贾谊一开口,不仅条理清晰,还特别符合大家的心意,京城上下都在夸贾谊有才华。

汉文帝也觉得捡到了“宝”,短短一年时间,就把贾谊提拔成了大中大夫。

贾谊也不含糊,给汉文帝提了一堆建议,什么修改历法、更改服色、重新制定官制、大兴礼乐,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

汉文帝看着是首点头,但这些事儿动静太大,一时半会儿也下不了决心。

贾谊又提议皇帝带头耕种籍田、让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汉文帝倒是都照做了。

汉文帝还想把贾谊提拔成公卿,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丞相周勃、太尉灌婴这些老臣,一个个都红了眼,跑到汉文帝面前说坏话,说贾谊就是个爱折腾的毛头小子,想揽权,不能重用。

汉文帝顶不住大家的压力,只好把贾谊打发到长沙当太傅。

贾谊满心委屈,但皇命难违,只能收拾行李走人。

路过湘水的时候,想起屈原也是被人陷害,最后投江自尽,忍不住写了篇赋,把自己比作屈原。

在长沙待了三年,有一天一只鵩鸟飞进了他的屋子,这鵩鸟长得像猫头鹰,古人都觉得是不祥之物。

贾谊本来就因为长沙环境不好,身体不舒服,这下更觉得自己命不久矣,又写了篇《鵩鸟赋》,把心里的苦水全倒了出来。

贾谊一走,周勃等人乐开了花,可他们也没得意多久。

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早就看周勃不顺眼了。

当初诸吕被灭,刘章那可是首功,刘兴居虽然功劳小点,但也参与了清宫迎驾。

周勃之前答应他们,事成之后让刘章当赵王,刘兴居当梁王,结果汉文帝登基后,周勃压根没提这茬,自己倒是拿了不少好处。

刘章和刘兴居能不生气吗?

汉文帝其实也知道这兄弟俩灭吕有功,但因为刘章之前想立他哥哥当皇帝,所以一首没给他们重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