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一脸懵,问他要去哪儿,曹参神秘一笑:“我马上就要去京城当丞相啦!”
手下人将信将疑,还是照做了。
等行李收拾好了,还真收到朝廷的命令,召曹参进京当丞相,这下大家才知道曹参原来早有预料,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曹参以前是个武将,当了齐相之后,却一门心思搞文治。
他把齐国一百多个儒生召集起来,问他们怎么治理国家,结果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听得曹参一头雾水。
后来听说胶西有个盖公,德高望重,还不喜欢和权贵打交道,就赶紧备了一份厚礼,派人去请。
好不容易把盖公请来了,曹参好吃好喝招待着,虚心请教。
盖公平时研究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就跟曹参说治理国家要清净无为,别瞎折腾,老百姓自然就安定了。
曹参觉得太有道理了,马上把正堂让出来给盖公住,自己搬到厢房,以后做事都照着盖公说的来,结果齐国老百姓都服服帖帖,都夸他是个好丞相。
曹参在齐国待了九年,接到命令要进京的时候,把政务都交接给后任,还特意嘱咐说:“以后你可得多留意监狱和集市,千万别轻易去折腾。”
后任一脸疑惑:“国家大事这么多,难道就这俩地儿重要?”
曹参解释说:“倒也不是,监狱和集市鱼龙混杂,人多事儿也多,要是管得太严,那些犯事儿的人没地方待,肯定要闹事,这不就是没事找事嘛!”
曹参这话,一半在理一半也有问题,管得太松纵容坏人也不行啊,不过后任也没反驳,就答应下来了。
曹参跟齐王告别后,跟着使者进了京城,见过惠帝和太后,接过丞相印,就正式上任了。
当时朝廷里的大臣们私下都在议论,说萧曹两人以前都是沛县的小官吏,关系本来挺好,后来曹参战功赫赫,结果封赏还不如萧何,心里肯定有疙瘩。
现在曹参来当丞相,大家都觉得他肯定会报复,把萧何定下的政策全改了,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乱子影响到自己。
丞相府的属官们更是坐立不安,都觉得曹参一上任肯定要大换血。
结果呢,曹参接了丞相印好几天,一点动静都没有,又过了几天,还是老样子,甚至还发了个公告,说以后用人和处理政务,都按萧相国以前的规矩来。
这下大家才松了口气,都夸曹参度量大。
曹参就这么按兵不动过了几十天,才慢慢开始筛选属官,把那些喜欢出风头、爱搞事情、玩弄法律的人都给辞退了,然后从各郡找来那些年纪大、老实厚道、不太会说话的文吏,招到自己手下当属官。
从那以后,曹参每天就是喝酒,啥正事儿也不干。
有几个朝廷官员,觉得自己有点本事,想找曹参提提建议,曹参也不拒绝,一见面就拉着人家喝酒,一杯接着一杯,非得把人灌醉不可。
人家刚想开口说点治国理政的事儿,就被曹参岔开话题,根本不让说下去,没办法,只能喝醉了走人。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曹参天天喝酒,下面的属官们也跟着有样学样,都跑到丞相府后园旁边聚众喝酒。
喝到高兴的时候,又唱又跳,声音大得外面都能听见。
曹参明明听到了,却跟没听见一样。
有几个亲信实在看不下去了,还以为曹参不知道,就故意请他去后园逛逛。
曹参到了后园,慢悠悠地欣赏风景,正好听到属官们喝酒喧闹的声音,不仅不生气,还让手下拿酒拿菜,找了个地方坐下,一边喝一边跟着唱和,这操作简首让人摸不着头脑。
曹参不仅不管喝酒的事儿,属官们办事出了点小错,他也帮忙遮掩,不愿意声张。
属官们自然是感激涕零,可朝廷里的大臣们就觉得奇怪了,有时候进宫汇报工作,就把曹参的这些事儿跟惠帝说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