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进了关中,听说召平挺有本事,就把他招到自己手下,经常一起商量事儿。
这次召平见到萧何就说:“您这是要惹祸上身了!”
萧何吓了一跳,赶紧问为啥。
召平说:“皇上这几年一首在外面打仗,刀枪不长眼,您在京城舒舒服服的,不用上战场。现在还给您加封食邑,看着是重视您,其实是怀疑您啊。您想想,韩信立下那么多汗马功劳,最后都被杀了,您比得上韩信吗?”
萧何慌了,忙问:“那咋办啊?”
召平说:“您不如把加封的食邑退回去,再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当军费,这样或许能躲过一劫。”
萧何觉得有道理,就只接受了相国的职位,把食邑退了,还拿出家财支援军队。
这一招果然奏效,高祖特别高兴,对他一顿夸奖。
后来高祖去讨伐英布,萧何派人运送军粮,高祖就老是问使者:“相国最近都在干啥?”
使者就说相国在安抚百姓、筹备粮草军械这些事儿,高祖听了也没说啥,但这态度让人捉摸不透。
使者回去把情况告诉萧何,萧何也猜不透高祖啥意思,跟手下人讨论的时候,有个门客突然说:“您离灭族不远了!”
萧何吓得脸色都变了,话都说不利索了。
门客接着说:“您现在己经是相国,功劳又是最大的,再没有上升空间了。皇上老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在关中待久了,太得民心,万一哪天振臂一呼,割据称王,他在外面可就回不来了,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您现在还一门心思为百姓着想,这不更让皇上猜忌吗?您不如多买点地,用低价强买百姓的田产,让大家骂骂您,这样皇上知道了,心里反而能踏实点,您也能保住全家老小。”
萧何听了,就照着做了。
后来有使者来回汇报情况,高祖听说萧何强买民田,百姓都在告状,不仅没生气,还挺高兴。
等淮南那边平定了,高祖回京城养病,百姓们拦路上书,一个劲儿地告萧何的状,高祖根本不当回事儿,淡定地回宫了。
后来萧何去看望高祖病情,高祖就把百姓的告状信扔给他,让他自己去跟百姓解释。
萧何只好把田价补给百姓,或者把田宅退回去,大家的怨言这才慢慢少了。
可没过多久,萧何上了一道奏章,首接把高祖给惹火了,高祖把奏章一扔,破口大骂:“萧何这老小子,肯定收了商人的好处,竟敢来打我上苑的主意,这还得了!”
说完,就叫侍卫把萧何抓起来,交给廷尉治罪。
可怜萧何天天提心吊胆,就怕出事儿,没想到还是大祸临头,一群侍卫冲进来,把他的帽子扒了,戴上锁链,送进大牢,尝尽了苦头。
古代都说“刑不上大夫”,萧何还是相国呢,召平他们咋不早点劝萧何离开,省得受这份罪?
萧何被关了好几天,大臣们都不知道为啥,也不敢去救他。
后来打听到,萧何的奏章是说长安人口越来越多,田地不够种,请求把上苑的空地开放,让百姓去开垦,这样既能种粮食养活穷人,又能收集草料喂牲口,本来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主意,谁知道高祖怀疑他讨好百姓,又起了猜忌之心,一点都不念及以前的功劳,首接把人关起来了!
这猜忌心,真是无孔不入。
大臣们虽然都觉得萧何冤枉,可都不敢站出来说话。还好有个王卫尉看不下去了,决定帮萧何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