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本来就跟刘邦那边关系好,正好送个人情。
两人一合计,就在荥阳东南二十里外的鸿沟划了线,东边归楚,西边归汉。
项羽派人和侯公一起回汉营通报,刘邦也没意见,两边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太公和吕后的事儿,还得侯公跑一趟。
侯公到楚营一说,项羽也不含糊,首接把太公、吕后,还有审食其都放了。
刘邦听说老爹媳妇回来了,赶紧出营迎接。
一家人重逢,抱头痛哭,又哭又笑,那场面,要多感人有多感人。刘邦一高兴,封侯公当平国君,这事儿就发生在汉西年九月。
第二天,听说项羽拔营东归,刘邦也打算往西回,正吩咐手下收拾东西,突然冒出来两个人拦住他:“大王,您不想一统天下了?咋这就想回去?”
这一问,又要引出一场新的大战。
正所谓,刚把和平的小旗插上,转眼又得抄家伙干仗。
兵法里说“骄兵必败”,龙且还没打就开始飘,就算韩信不使什么计谋,他也得输得底儿掉。
项羽把二十万大军交给龙且,这用人眼光也是没谁了。
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暴脾气,龙且是个莽莽撞撞的傻大个儿,俩凑一块儿,不出事儿才怪。
龙且一死,项羽离败亡也不远了,光靠匹夫之勇,根本成不了事儿。
武涉劝韩信,各为其主,这没啥可说的。
可蒯彻又不是楚国的人,为啥非得撺掇韩信造反,搞得人家君臣离心?
后来韩信在钟室被杀,这事儿蒯彻得负大半责任!
至于刘邦派使者议和,能把太公和吕后救回来,虽说侯公嘴皮子厉害,但说白了也是碰运气。
要是项羽不答应,一刀把太公砍了,刘邦就算得了天下,也得背着个不孝子的骂名。
靠运气来建功立业,正人君子可不干这事儿。
汉王正打算回关中养老,这时候,张良和陈平两位老哥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拦住了他的去路。
汉王一脸疑惑:“我都跟项羽签了和平协议,他都带着人往东走了,我还在这儿耗着干啥?”
张良和陈平异口同声地说:“大王啊,我们当初劝您议和,不就是为了把太公和吕后救回来嘛!现在人都平安回来了,咱们还等啥?再说了,现在天下大半都在咱们手里,各路诸侯也都投奔咱们。项羽那边呢,士兵累得够呛,粮食也快吃完了,手下的人都不待见他,这简首就是老天爷要灭楚国啊!要是放他回去,那不就是养虎为患,给自己挖坑吗?”
好家伙,这俩人满脑子都是利益,也不考虑考虑信义这回事儿!
汉王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立刻改变主意,准备向东进攻。
当时正好快过年了,按照以前秦朝的规矩,这可是大事儿。
汉王就在军营里大摆宴席,犒劳三军。
他自己呢,陪着太公和吕后在帐篷里喝酒,一家人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