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候,有个十来岁的小男孩站了出来。
这孩子头发刚到肩膀,年纪虽小,却有大本事。
他想着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送命,就壮着胆子跑到楚军营中,求见项王。
楚兵一看,这么个小毛孩子,都觉得稀奇,就问他是干啥的。
小男孩不慌不忙地说:“我父亲曾经是县令的舍人,我今年十三岁,有要紧事要向大王禀报,麻烦你们赶紧通报一声。”
楚兵见这孩子说话有条有理,更是觉得奇怪,就进去向项王报告。
项王听说有个小孩子求见,也觉得新鲜,就让人把他带进来。
小男孩大大方方地走了进去,先给项王行了个拜跪礼,然后站起身来。
项王见这孩子白白净净,眉清目秀,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语气也温柔起来:“你这么小的年纪,也敢来见我?”
小男孩回答说:“大王您就像百姓的父母,我就是您的孩子。孩子想见父母,难道父母还不让见吗?”
这话一出口,就把项王给说乐了。
项王本来就喜欢听人说好话,再加上小男孩说得合情合理,就笑着说:“你既然来了,肯定有话要说,那就痛痛快快地说吧。”
小男孩接着说:“外黄的百姓早就听说大王您威风凛凛,德高望重。可彭越那家伙突然带兵来攻城,城里既没兵又没粮,老百姓根本打不过他,没办法才暂时投降。
其实大伙儿心里都盼着大王您的大军来解救他们呢。现在大王您来了,赶走了彭越,让百姓重见天日,大家不知道有多感激您!
可现在城里却传出谣言,说大王要把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活埋了。
我觉得大王您的品德就像尧舜一样高尚,威风比汤武还厉害,肯定不忍心杀害这么多无辜的百姓。
再说了,把这些人都杀了,对大王您不仅没好处,反而还有坏处。
所以我斗胆来求见大王,希望您能下道命令,安抚安抚大伙儿,别让大家整天提心吊胆的。”
这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就算是郦食其那些能说会道的谋士,恐怕也比不上。
项王说:“你说彭越胁迫百姓,这倒也有点道理。可我都带兵来了,他们为啥还帮着彭越抵抗我?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再说了,我要活埋这些人,就算没啥好处,又能有啥坏处?你要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就下令安民;说不出来,连你一起活埋了!”
小男孩一点都不害怕,镇定自若地说:“彭越占领外黄城的时候,手下兵多将广。他听说大王您亲自来征讨,担心百姓做内应,就派人把西面城门都把守得死死的。
老百姓手无寸铁,根本没办法出城迎接大王,只能先听他的。
但大家心里都想着怎么把彭越赶走,彭越下的命令,大伙儿压根就没当回事。彭越一看人心都不在他那儿,所以才连夜逃走了。
要是百姓真的甘心帮他,肯定会拼死守城,大王您至少还得花个十天半月才能进城。
可现在彭越一走,大家马上就开城投降,这就说明百姓根本没帮彭越,一心向着大王您啊!
大王要是不了解情况,还要活埋这些壮丁,大家虽然没办法反抗,只能乖乖等死,可外黄以东还有十几座城呢。
那些地方的人听说大王活埋百姓,谁还敢投降啊?
反正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还不如拼死抵抗,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到时候彭越肯定会向汉王求救,一起对抗大王。
大王您西处受敌,就算每仗都能打赢,也得费不少力气。
这么一看,活埋百姓对大王您来说,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啊!”
这番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不得项王不信。
项王仔细一想,这小孩说得句句在理。再说了,他和曹咎约定好了十五天就回成皋,现在己经过去好几天了。
要是前面十几座城真像小孩说的那样,都死守不降,自己多费点力气倒也罢了;可要是耽误了时间,成皋再被汉军夺了去,那麻烦可就大了!
于是,他对小男孩说:“行,我就听你的,赦免全城百姓!”
小男孩正要拜谢离开,项王又让人拿了几两银子赏给他,小男孩谢过之后,高高兴兴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