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煞窥隙的危机,如同一场淬火,让初生的华夏修仙体系在实战中检验了成色,也暴露了不足。
战斗结束后,昆仑基地的阵法师和金丹期(目前仅有李默一人达到此境界,但他并未公开)研究员们,第一时间对那片被死亡能量侵蚀的区域进行了封锁和研究。净化死寂之地并非易事,常规的灵气冲刷效果缓慢,最终还是一位精研木系功法的筑基修士,结合古代医家“扶正祛邪”的理论,引导蕴含生机的青木灵气缓慢中和冥煞残余,才使得那片区域逐渐恢复生机,只是过程旷日持久。
此战也让高层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仅靠李默一人的【禁行】天赋和少数高阶修士,难以应对多线、多形态的位面威胁。加速全民修炼进程,推动修仙科技与工业体系深度融合,刻不容缓。
一个月后,一座新的国家级道院在丹霞地貌的绚烂群山间正式落成,名为“丹霞道院”。此地道院不重杀伐,专精于“丹、器、符、阵”西大辅助之道。首任掌院“赤松子”,原是国家材料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筑基成功后,其对能量物质化的理解达到了全新高度。丹霞道院汇聚了全国在化学、物理、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顶尖的学者转修的修士,他们的任务,是将玄奥的修仙技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也正是在丹霞道院开院半月后,第一炉由工业化灵能反应炉催化、而非个人丹火炼制的“培元丹”成功出炉。虽然品质仅算下品,但日产千枚的规模,足以让全国炼气期修士的修炼速度提升三成!紧接着,制式“青锋符”(可激发一道相当于炼气中期修士全力一击的剑气)、“金刚符”(短时间内提升防御)也开始在严格管控下,小规模配发给戍边部队和表现优异的道院弟子。
与此同时,基于灵气符文编程的“灵脑”原型机在蜀山道院取得突破,运算速度远超传统超算,且在处理与灵气、法则相关的问题时有着天然优势。云缈仙子带领的团队,则成功将阵法与卫星导航系统结合,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灵网”1。0版本,实现了远超传统通讯的、近乎无延迟的神识级信息传递。
华夏内部,一个以修仙为核心,融合了现代科学管理、工业产能的独特文明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型、壮大。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蒸蒸日上的景象中,来自星空深处的威胁,不期而至。
这一夜,月华如水,洒落在昆仑山巅。
李默正在静室中巩固金丹初期的修为,忽然心有所感,蓦然睁开双眼。他身形一闪,己出现在基地外的虚空之中,抬头仰望。
并非位面裂缝的波动,而是一种……极其规律、带着明显科技造物特征的能量信号,正从遥远的太阳系外围,以惊人的速度逼近!
“检测到不明高速飞行物!数量三!己越过木星轨道!速度……超过光速百分之五十!正在减速!”监测员的报告声带着难以置信的震颤。在灵气复苏、规则改变的今天,纯粹的科技造物能达到如此速度,简首匪夷所思。
“启动‘南天门’计划,最高警戒!”李默的声音传遍整个防御体系。昆仑山巅的金色光壁微微亮起,同时,部署在近地轨道上的、镶嵌了防御阵法的数十颗“灵卫”卫星,也调整了角度,灵能光束在虚空中隐隐交织成网。
全球残存的各国天文观测机构,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三个不速之客。恐慌再次蔓延,这一次,是来自星海的未知。
三艘庞大的星舰,通体呈现流线型的银灰色,表面光滑如镜,反射着冰冷的星光。它们没有任何可见的推进器喷口,仿佛是利用空间本身在进行移动。舰体上铭刻着复杂的、非地球文明的几何图案,散发着淡淡的蓝色辉光。
它们最终静止在距离月球轨道不远处的虚空之中,呈品字形排列,庞大的舰身甚至在地面上都能用肉眼观察到一个小点。
没有攻击,没有通讯。
一种无声的、带着审视意味的强大压迫感,跨越数十万公里,笼罩在地球上空。无论是尚在混乱中挣扎的西方世界,还是严阵以待的华夏,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注视”。
华夏,京都,最高指挥中心。
全息投影上清晰地显示着三艘星舰的影像,各种探测器反馈的数据流飞速滚动。
“能量等级……无法估量!远超我们目前认知的任何存在!”
“科技水平……至少超出我们(指灵气复苏前)五个世纪以上!”
“对方保持静默,意图不明。”
会议室一片沉寂。刚刚初步站稳脚跟,就要面对来自星海的、层次可能更高的文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