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起身,对着摆渡人拱了拱手:“多谢先生指点。”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竹篙往水里一点,船就又缓缓漂向河中央,很快就成了远处的一个小黑点,只剩下幽绿的纸灯,在水面上晃着。
走上奈何桥时,才发现桥身比想象中宽,青石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纹路,仔细看,竟是一个个名字——有的名字己经模糊不清,有的还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是刚刻上去不久。桥的尽头,孟婆正站在那里,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裙,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手里端着一个粗瓷碗,碗里盛着淡黄色的汤,冒着淡淡的热气。
她的脸很温和,不像传说中那样阴森,看到我过来,只是轻轻笑了笑:“来了?先歇歇吧,喝碗汤再走。”
我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那碗汤上。汤里没有任何东西,却散发着一股奇怪的香味,像是桃花混着药草的味道,闻着竟有些熟悉——像当年皎月给我熬的药,又像她卖的桃花的香气。
“这汤……”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了口,“喝了真的能忘了所有事吗?”
孟婆点了点头,把汤碗递到我手里:“能忘了前尘旧事,也能忘了所有的苦和痛。你这两世,苦多甜少,忘了也好,来生能轻装上阵,过些安稳日子。”
我接过汤碗,指尖传来碗的温热。心里又开始挣扎——忘了她,是不是就辜负了她两世的守护?可如果不忘,带着这份执念去来生,又会不会像摆渡人说的那样,反而成了她的牵绊?
“先生,你看这桥。”孟婆忽然指了指脚下的青石板,“这上面刻的,都是过了桥的人的名字。有的人心心念念想着前世的人,喝了汤也没忘干净,名字就泛着光,来生还能再遇;有的人彻底放下了,名字就慢慢淡了,来生就是全新的一生。”
“缘分这东西,不是靠‘记得’就能留住的。若是真的有缘分,就算忘了,也会再相遇;若是没缘分,记一辈子也没用。”她看着我,眼神很温和,“你心里的姑娘,是个好姑娘。她用两世换你平安,不是想让你记着她一辈子,是想让你好好活着——不管是哪一世,都要好好活着。”
我低头看着碗里的汤,雾气在碗口轻轻飘着。忽然想起最后一次在莲花台看到的画面——皎月坐在桃树下,手里攥着桃花瓣,闭着眼睛时,嘴角的笑容很轻,很安宁。她那时候,一定是放下了吧?放下了对我的牵挂,放下了这两世的辛苦,安心地去等下一场轮回。
那我也该放下。
深吸一口气,我端起汤碗,仰头喝了下去。汤的味道很淡,有点像温水,却带着一股暖意,从喉咙一首流到心口。喝到一半时,忽然觉得眼角有些湿,却不是难过,而是一种轻松——像是压在心里两世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喝完汤,我把碗递还给孟婆。她接过碗,笑着点了点头:“好了,走吧。桥的那头就是轮回台,想去哪一世,去哪一户人家,都随你。”
我朝着孟婆拱了拱手,转身朝着桥的那头走去。走了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孟婆己经拿起了另一个碗,正对着下一个过来的魂魄微笑,而远处的忘川河上,幽绿的纸灯还在轻轻晃着,像极了当年皎月手里的莲花灯。
没有再犹豫,我大步朝着轮回台走去。桥那头的光芒越来越亮,暖融融的,像春天的阳光。我知道,前尘的事己经过去了,两世的牵绊也该画个句号了。
或许来生,我不会再记得她的名字,不会再记得烟雨巷的桃花,不会再记得诛仙台的疼痛。但我相信,若是真的有缘分,我们总会再相遇——或许是在某个烟雨天的巷口,或许是在某个开满桃花的院子里,或许只是擦肩而过时,那一眼的熟悉。
到那时,我不用再想着“做她的弟子”,不用再想着“护着她”,只是两个普通的人,在普通的日子里,相遇,相知,相守。就像她当年期待的那样,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看桃花开了又落,听话本里的故事,安安稳稳地过完一生。
这样,就够了。
轮回台的光芒笼罩下来时,我轻轻闭上了眼睛。心里没有了执念,只剩下满满的期待——期待着来生的阳光,期待着或许会有的、不经意的相遇,也期待着,她能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过着她想要的、安稳而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