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他利落地披甲执矛,默默跟在陈到身后。
“将军,主上在潼关。。。。。。”
“行军途中严禁喧哗!”陈到厉声喝断,“念你初犯,再敢多言杖责三十!”
司马懿暗自咬牙。
军规?何曾告知于我?
但见陈到铁面无私的模样,显然并非刻意刁难。
碰上这等刚首将官,司马懿只得咽下苦水。
他渐渐明悟:徐臣派陈到来接,正是要敲打自己。
这招高明得很——陈到只知奉命行事,绝无通融可能。
既截断打探军情的门路,又杜绝笼络将领的机会。
宛如徐臣亲口警告:收起那些小心思,你肚里几根肠子本帝一清二楚!
司马懿暗叹一声,不再作声。
更令他叫苦不迭的是,白毦兵虽是步卒,日行竟达六十里。
习惯策马的他双腿如灌铅般沉重。
陈到的理由干脆利落:因绕道接你耽搁两日行程,必须加紧赶路。
队伍走得慢吞吞的,根本没法按时赶到潼关!
连着十来天拼命赶路。
司马懿差点累得散了架。
刚出发那会儿还挺有精神,扎营时还能跟陈到聊聊天。
到后来。
司马懿连张嘴的力气都没了。
营地一搭好,倒头就呼呼大睡。
。。。。。
潼关城内。
陈到向徐臣复命,简单汇报了司马懿这些天的表现。
徐臣轻笑:"倒是朕看走眼了,传令让司马懿明天来大帐候着吧!"
第二天。
徐臣在潼关升帐议事。
这次带在身边的文臣武将。
基本都是生面孔。
武将有从汝南招来的白毦兵统帅陈到。
原属袁绍的将领张郃、高览、蒋义渠、韩猛和牵招。
公孙瓒旧部关靖和单经。
投降的黄巾将领周仓和裴元绍。
文臣则有泰山羊氏的羊衜,他娶了蔡文姬的姐姐蔡贞姬,有个日后会成为武庙名将的儿子羊祜。
虽然羊祜现在还小。
但这不妨碍徐臣重用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