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先放一边!”
徐臣的语气突然转冷:“曹操既然敢算计我,就得做好被反噬的准备!这次我非要让他知道,他那套‘借天子之名号令诸侯’的把戏——”
“在我徐臣眼里,就是最拙劣的蠢招!”
(赵云虽然不擅权术,此刻也恍然大悟。
原来刘备攻打徐州,根本不是没看穿曹操的计谋。
刘备这次出兵,纯粹是冲着报私仇来的。
借着朝廷旨意的幌子,既能名正言顺地收拾徐臣,又不损自己仁德的好名声,反倒让天下人觉得他大仁大义!
赵云心里不免失望:“本以为刘备真是仁义君子,当世英雄,如今看来,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
”
其实赵云本就不愿攻打琅琊和东海。
但刘备搬出了圣旨,他不得不听令行事。
所以,在东海时,赵云只是牵制鲁肃和陈登,并未像之前攻打青州那样全力破城。
“只是不知道,徐臣究竟是不是明主……”
赵云归顺徐臣,更多是出于承诺,而非真心实意。
毕竟,徐臣是用白马义从的安危要挟他的。
不过,徐臣压根不在乎这些仁义道德。
他本来就不是那种满口仁义的人。
在他眼里,真正的仁义,得靠实力说话——只有威震天下的人,才有资格谈仁义!
光嘴上喊仁义,却让无数无辜百姓因所谓的“仁义”送命?
这种虚伪的仁义,徐臣嗤之以鼻!
或许有人会为刘备辩解,说他从不屠城、不杀功臣,甚至徐庶要离开时也不阻拦,堪称大仁大义,是最值得追随的主公。
徐臣原先也是这么想的。
可真正接触刘备后,他才看透——
刘备在乎的,从来只有自己和两个结拜兄弟!
屡败屡战?确实令人佩服他的毅力。
但这份毅力,只属于刘备自己。
对那些追随他的人来说,屡战屡败,简首就是一场灾难!
自私是人之常情,可既自私又无能,那就是害人害己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主公无能,火烧连营,根基尽毁!
收服赵云后,徐臣立刻召回在路口扎营的陈登,下令调整部署。
陈登见徐臣平安归来,喜出望外,连忙前来拜见:“主公!”
徐臣摆手道:“元龙,繁文缛节就免了。
如今我既己回彭城,战事无需担忧。
即日起,由你兼任东海太守,镇守琅琊、东海两地。
”
“子龙,子敬,你们各率本部兵马,北上征讨城阳、东莱、北海三郡。
”
“刘备既然敢犯我徐州,我就让他彻底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