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香港湿热的季风和旺角大球场本土的喧嚣,林风再次踏上了返回曼彻斯的航班。当飞机穿透英格兰标志性的灰色云层,降落在熟悉的跑道上时,他心中有一种奇妙的归属感。
如果说,在拉玛西亚那一个月的“租借”,是让他窥见了世界足球金字塔尖的风景,明白了技术与球商的极致;那么,在香港那短暂的“潜龙在渊”,则是他第一次将理论付诸实践,学会了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用最快、最首接的方式,确立自己的核心地位。
这两段经历,如同一对精密的模具,将他这块璞玉打磨得更加内敛而深沉。
回到曼城青训营的林风,身上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偶露锋芒便难掩少年意气。他变得更加沉静,话不多,但眼神里却多了一份洞悉一切的从容。训练场上,他依然是那个最耀眼的存在,但他的光芒不再刺眼,而是像恒星一样,稳定地散发着热量,将周围的队友凝聚在一起。
“嘿,林,你从巴萨回来之后,感觉踢球越来越像个老头子了。”右边锋本·奈特在一次训练分组对抗后,开玩笑地说道,“传球稳得可怕,但你以前那种一言不合就单挑全世界的锐气去哪了?”
林风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他知道,这不是锐气消失了,而是他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掌控和使用这份锐气。他见识过布斯克茨如何用最简单的动作掌控中场,也体验过在一支全新的球队里如何从零开始建立威信。他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是恃才傲物,而是举重若轻。
曼城青训的队友们,尤其是像科尔·帕尔默、利亚姆·德拉普这些天才少年,都敏锐地察觉到了林风的变化。他们发现,现在的林风,不仅是一个可以仰仗的终结者,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指挥官。他总能在最复杂的局面下,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这种沉稳,让他在这群天才少年中,隐隐有了一种超然的领袖气质。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当英格兰青年足总杯新一轮的抽签结果,被张贴在伊蒂哈德训练基地的公告栏上时,整个青训营的气氛,瞬间被引爆。
**曼城U18VS曼联U18**
硕大的黑色字体,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卧槽!是曼联!是那群红色的混蛋!”“FXXK!他们!让他们知道谁才是曼彻斯特的主人!”“林风!这回看你的了!去年我们就是输给了他们,这回必须把场子找回来!”“德比!这是我们的德比!”
年轻的球员们瞬间沸腾了,他们围在公告栏前,激动地挥舞着拳头,肾上腺素飙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兴奋、敌意和渴望复仇的火药味。对于土生土长的曼城青训球员来说,击败曼联,有时比夺得冠军本身还要重要。这关乎荣誉,关乎尊严,关乎这座城市足球版图的归属。
林风独自站在人群的外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地叫喊。他的目光,只是平静地凝视着那张对阵表。
曼联。
这个熟悉又刺眼的名字,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
他想起了前世,在国家队层面,面对韩国队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憋屈与无力;想起了今生,在华夏足协那里遭受的荒谬打压与排挤。而曼联,这个同城死敌,作为世界足坛的顶级豪门,其青训更是以作风强硬、意志顽强著称。他们代表着一种秩序,一种强大的、不容挑衅的传统势力。
对于林风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青年队的德比。
这是俱乐部层面的世仇,是他个人对所有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对手”的一次集中宣战。他渴望胜利,渴望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洗刷过往所有的不甘,来证明自己无论面对何种强敌,都能摧枯拉朽。
他缓缓地,捏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一战,必须赢!”
德比的氛围,在比赛开始前的一周,就己经达到了顶点。
训练场上,每一个曼城小将都像上了发条,拼抢得异常凶狠。主教练在战术课上,反复播放着去年输给曼联的录像,详细地分析着对方每一个球员的特点。
“他们的中场很有侵略性,尤其是那个6号,科布·梅努,跑动范围大,防守动作很硬朗。我们的进攻,必须提速,要打得更聪明!”
教练的战术核心,毫无疑问,是围绕林风展开的。他们演练了无数套由林风发起,科尔·帕默尔、利亚姆·德拉普等人穿插跑位的进攻套路。在训练中,这些战术行云流水,无往不利。林风的状态也调整到了最佳,他感觉自己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欢呼。
比赛日当天,天空飘着曼彻斯特标志性的濛濛细雨。
曼城青训学院的主球场,看台上座无虚席。虽然只是青年队的比赛,但两边的球迷、球员家属,以及大量的球探和媒体记者,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红与蓝的对峙,从看台一首延伸到球场之上。
林风站在球员通道里,能清晰地听到场外传来的助威歌声。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部,让他异常的冷静。
然而,比赛的进程,却完全超出了他和所有曼城球员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