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面上震惊,心里十分平静。省亲这件事看似荒唐,但两次都真实地发生在了她身边。
前世今生唯一的差异就是,前世是周高昱提的椒房眷属入宫,太上皇拍板的省亲。今生刚好反过来了。
元春当初也和其他人一样懵,自己说了一句家中的粽子花样多,皇帝怎么就准了后妃娘家人进宫了?
即便当时人人都说元春圣眷优渥,可是自家知道自己的事,元春不相信皇帝会因为自己随口一提做下这个决定。
后来飘了那么多年,见多了听多了才明白,皇帝当初正与太上皇闹别扭呢!
和如今的情况一样,太上皇借褚香薇一事对缮国公府频频加恩,惹得前朝后宫人人侧目,有心钻营的人都快分不清大小王了。皇帝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允了所有嫔妃家人都有进宫的殊荣,那一个特殊的也就不特殊了。
后来话赶话提起了省亲,太上皇都发话了,皇帝也只好准了。那是前世元春知道的因果。
今生,周高昱提起省亲一事,目的就没那么单纯了。
那场突发的疫症耗费了国库太多的财力,平安州一带却并不太平,那些勉强保住了命的人,生计还成问题。
有人经此一劫,全家都死光了只剩自己一个,索性落草为寇,打起了过往商贩的主意。
此事一旦开了头,有人得了好处,后边跟风而上的人就多了,平安州地界上现如今做什么的都有,官府剿了几次,还是春风吹又生。
要想让平安州真的太平下来,少不得又要大笔的银子花出去赈灾,至少要帮助那些家破人亡的百姓谋得一个糊口的营生,帮助那些流离失所的农人购得下一年的良种和嚼用。
除此之外,更险的还是西南沿海一片,那些地方近来也是异动频发。万一真有人生了不臣之心,动兵就是迫在眉睫的事。
这两件大事都需要用钱,而国库现在正好就没钱,距离下一年收税的日期还远,周高昱只能在其他地方动动心思。
钱,如今都在世家手里。想收回来容易,抄个一两家,这一年的饥荒就能挨过了。
可这不是说抄就抄的事,
这些世家大族同气连枝,牵一发而动全身,得细细筹谋,分而化之。
急功近利就有可能导致朝堂内部先乱起来。
那么,不动声色把银子收回来的法子就只剩收税一条,不收农税人口税,只征世家的税如今还没发明出来,倒是商税可以借来用一用。
下令众嫔妃可以回家省亲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这些贵戚家里得有重楼别宇,可以让朝廷关防,让后妃摆开仪仗。
碍于礼制,现在没有后妃家中能有这样的地界,否则就是僭越。那么现在皇帝说可以有了,他们少不得就要大兴土木,动作起来。
一旦他们动了起来,商税不就可以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