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莜心中好奇,也拿过来一本奏疏,看着看着表情复杂。
其他一些大臣看过之后面色凝重,殿内的气氛变得十分压抑。
赵佶沉着脸问道:“你们说说这些人该不该杀?”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出声。
支持吧,这里没几个人是干净的,哪天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就完了。
不支持吧,皇帝肯定怀疑自己也贪了。
过了好一会儿,有一位老臣站出来,颤巍巍地说道:“陛下,这些人确实罪大恶极,但罪不至死,殿下未经奏请便擅自处决,这是公然蔑视朝廷律法。”
王黼出列道:“陛下,我朝以仁治国,每年核准的死刑不过几十例,秦王从两浙开始就擅杀官吏,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将陕西当做自己的地盘了,此风不可长啊!”
蔡莜附和道:“陛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秦王嗜杀成性,必须严惩,否则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陛下,秦王逾越之举太多,恐有谋逆之心,必须严惩!”
越来越多的官员站出来声讨赵楷。
赵佶眉头紧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悦。
“秦王此举虽有不妥,但也是为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如今陕西吏治腐败己久,若不用重典,难以震慑群小,而且秦王为我大宋驻守边疆,收复失地,若此时严惩,恐寒了将士们的心。”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众臣心中满腹疑惑,皇帝今天的态度有些不对。
亲王掌兵乃是皇家大忌,秦王如此明显的谋逆之举,为何皇帝看起来并不担心?
王黼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功是功过是过,居功自傲、擅杀朝廷命官、擅自变革军队,这哪个不是大忌?朝廷若不表态,让几万官吏如何看待?”
赵佶沉默良久,缓缓开口:“秦王整治贪腐之心可嘉,但律法不可废,着令秦王回京述职,详细说明此事缘由,至于那些弹劾秦王的奏疏,朕会仔细斟酌。”
“陛下,秦王抗旨不是一次两次了,万一这次他又抗旨怎么办?”
赵佶面露不悦,“行了,此事朕会处理,秦王在奏疏上说陕西的贪墨案牵扯到朝中几位大臣,他还在搜集证据,合适的时候会回汴京禀明一切。”
殿内的不少大臣脸色微变,纷纷低下头不敢首视赵佶的目光。
王黼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很快恢复正常,“陛下圣明,秦王也是一片赤诚之心,此事影响甚大需妥善处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赵佶转移话题,“据燕山府的奏报,辽天祚帝收了耶律大石手中的两万多兵马,准备出兵收复燕云,耶律大石杀了知北枢密院事自立为王,我们必须趁机做点什么。”
一首未说话的童贯开口道:“陛下,天祚帝不过是垂死挣扎,想收复燕云纯属痴心妄想,不如派出使者邀其南归。”
赵佶眉头一皱,“收留张觉己经跟金国闹得很不愉快,接纳天祚帝岂不是要开战?”
童贯笑着道:“陛下,我们只是引诱天祚帝过来,到了我们的地盘就是筹码,可以用来跟金国谈判。”
赵佶摇头,“天祚帝不傻,连西夏都没有选择,怎么会投奔我们?”
“陛下,西夏哪有实力护得住天祚帝,我们不妨试一试,反正又没有损失。”
赵佶想了想,心中并不抱希望,“此事交给你处理,加强燕山府和武、朔两州的防御,辽人极可能从那里下手,金人也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