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蔡莜、童贯、梁师成和李彦联袂来到御书房求见。
王黼劝道:“陛下,西北皆精锐,再让秦王掌麟府路诸军,朝廷哪还有能力制约他?”
赵佶沉着脸道:“说来说去,你们还是担心秦王谋逆?若他能打下兴庆府,朕这个皇帝让他坐又何妨?”
蔡莜插话道:“陛下,秦王前面毕竟还有太子,您这样容易引起朝堂动荡啊。”
赵佶冷哼道:“太子庸懦,朕若将国事托付于他,大宋危矣,秦王有勇有谋,若能收复西夏故地,正是大宋之幸。”
童贯赶忙上前,“陛下,秦王虽有才干,但手握重兵在外,万一被奸人蛊惑生出异心,后果不堪设想。”
梁师成眼珠子一转,“陛下,以秦王在两浙的行事做派,一旦掌权肯定会变法革新,去三冗,撤应奉局,朝堂上下会人人自危,甚至动摇国本。”
赵佶摆摆手:“变法革新没什么错,再不改革军饷俸禄都发不下去了。”
童贯还是有些不甘心,“陛下,秦王年轻气盛,收留辽将张觉招惹金国,擅自募兵,任用亲信,对朝廷极为不利。”
赵佶有些不耐烦,“秦王答应不主动招惹金国,陕西的赋税正常上缴,军费不会增加,此事无需再议,都退下吧!”
众人见皇帝如此坚持,只得无奈告退,心中却各怀忧虑。
赵佶长叹一声,他能做这么多年皇帝,将蔡京、王黼、童贯一众权臣拿捏在手中,岂会没有脑子。
登基之初,他也励精图治,希望做个好皇帝,否则也不会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
这么多年安于享乐,朝廷己经腐朽不堪,想再振兴朝纲谈何容易。
秦王虽有些年轻气盛,但心怀天下,有富国强兵之志。
若能收复西夏故地,大宋不仅能开疆拓土,还能重振军威,况且西北精锐在秦王手中,也能制衡朝堂上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赵佶这段时间时常梦到金兵南下,汴京陷落,整个皇室数千人被俘北上,下场十分凄惨。
虽然金国归还武、朔二州,但联想到他们在燕京的所作所为,南下是迟早的事,秦王赵楷的担忧很有道理。
既然这个儿子有远大志向,那就随他去折腾,到时候也算有条退路,自己还能纵情享受。
种沐瑶入宫见过王贵妃之后便与种师道一同离开汴京,随行的有集贤殿学士、医学博士许叔微和两名翰林医官。
平夏城的赵楷收到圣旨长舒一口气,如今大权在握,必须马上整饬吏治,整肃军队,招揽贤臣良将,若历史轨迹没有太大偏差,留给自己的只有一年半时间了。
他立即召集陕西七路将领齐聚平夏城议事。
相互介绍之后,赵楷开门见山,“朝廷奸佞当权,如今腐朽成什么样子,想必诸位心知肚明,我接下来要做两件事,整饬吏治,整肃军队,提高武将地位。”
众将领一脸诧异,没想到堂堂亲王一上来竟然会说出逆天之言,不过赵楷这话说到将领们心里去了。
“西军的战力不弱于西夏军队,为何这么多年与西夏反复拉扯,在我看来一是兵力分散,总是以寡敌众,二是各路势力倾轧,经常各自为战,缺乏配合,三是士兵待遇低下,武器铠甲陈旧,士气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