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出来,赵楷叫上武松和岳飞一同去拜见师父周同。
卢俊义早就得到消息,提前两天便到了汴京,己经和林冲在周宅等着。
八十二岁的周同身体依然健朗,看见三年未见的爱徒回来,脸上满是欣慰,“你在东南的所作所为我都知道,非常好!”
赵楷叹道:“时间太短,要做的还有很多,无奈不能久留!”
周同安慰道:“虽然蔡京致仕,但依然掌控着朝政,满朝奸佞,你能做到这个地步己经很不错了!”
卢俊义赞道:“师弟年纪轻轻能够剿灭宋江和方腊等巨寇非常了得,很多北方的辽人都对你赞不绝口,还有金人对你颇为担忧。”
武松有些不解,“金人担忧什么?”
“担忧皇室领兵,会出现主战派。”
“这么说来金人心里有鬼,将来有南下的打算?”
周同说道:“金人也好,辽人也罢,千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哪有不觊觎中原财富?朝廷联金伐辽只会引狼入室。”
赵楷点头,“若无意外,金人两年之内必定会南下,我此次回京也是想提早做预防。”
卢俊义满脸担忧,“此次北伐将河北折腾的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官军战力堪忧,若金兵真的南下,河北的官军恐怕一个月都挡不住。”
周同看向赵楷:“你打算怎么做?”
“父皇虽偏爱于我,但朝中奸佞太多,我的意见并不能被完全采纳,尤其是去三冗,牵扯太多利益,只能从外面下手。”
“若是金兵南下,汴京除了黄河没有其他屏障,十有八九守不住,我的计划是两年之内将洛阳打造成坚固壁垒以防万一。”
林冲开口道:“洛阳距离汴京三百余里,金国骑兵两日便可兵临城下,若是汴京守不住,退到洛阳又有何意义?”
周同也担忧道:“一旦退守洛阳会很被动,挡不住金兵的后果就是退往京兆府或成都,到时候整个江南全部会丧失掉,若是重兵防守汴京,实在不行还可以退往两浙或荆州。”
“师父,军队打不过,退守哪里没有太大区别,经营洛阳只是为了争取时间反攻。”
“洛阳西山环抱,三川横流,天下之中,西有函谷关、潼关,北有黄河、太行山,东面和南面有嵩山和虎牢关、龙门关。”
“汴京三十万兵马未必能守得住,洛阳只需要十万兵马就能将金兵挡在关外。”
周同微微颔首,“经过你这一分析的确有几分道理,但洛阳只是官员们的养老地,立国至今只修缮过几次,想要修葺恐怕困难重重。”
“父皇那边我己经说通了,朝廷可以拨付400万贯,我会再想办法筹集一些钱财,无论如何必须要确保城防,否则一旦金兵南下,老百姓会很惨。”
“洛阳养活几十万人可以,但若是汴京百姓蜂拥而至,你有没有考虑粮食问题?”
卢俊义附和道:“汴京到洛阳的漕运很不方便,若真是人口猛增,粮食运输是个首要问题。”
赵楷早有考虑,“我打算在洛阳周边开垦荒地,扩大农田面积,同时组织民夫疏浚河道。”
周同摇头道:“主意虽然不错,但是洛阳至汴京的河道时常淤塞,想要疏通可不简单。”
“洛阳漕运的问题我在杭州就考虑过,我打算把洛水引入汴河,重新疏通洛阳至偃师、巩义的旧漕渠,恢复漕口、罗门等水利设施。”
众人听了赵楷的话,皆陷入沉思。
周同抚须道:“这个办法神宗时期便用过,然工程浩大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两年之内完成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