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他拍拍她的肩,“别总说自己带着深渊活着。在别人眼里,你早就是光了。”
她笑了笑,没反驳。
黄昏时分,她回到祖庙遗址。
祠堂内,九位英灵牌位安然静立,唯有中央那块新设的空位格外醒目。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陶罐,将其中骨灰缓缓倾入灵龛。
“这是拓跋烈的遗骨。”她轻声道,“临终前,他让我把他葬在这里。说想离姐姐近一点,也想看着这片他曾誓要踏平的土地,如今如何开花结果。”
话音落下,一阵微风拂过,檐铃轻响,似有回应。
她跪地焚香,三拜九叩。
夜深人静,她独坐祠堂,取出那把断刀。刀身依旧温热,仿佛仍有心跳。她将手掌覆于其上,闭目感应。
刹那间,意识再度沉入。
*黑暗深处,冥枢之心静静悬浮,不再躁动,宛如一颗沉睡的心脏。周围缠绕着蓝色丝线,那是她的精魄所化,如同脐带般维系着平衡。*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你本可彻底抹杀我,为何留我一线?”*
*“因为你也是受害者。”她在意识中回答,“你曾是镇守地脉的灵枢,却被术士篡改意志,沦为灾厄源头。如今我不毁你,是要证明??即使是最深的伤痕,也能成为愈合的起点。”*
*“可你会因此永远无法解脱。”*
*“那就让我成为新的封印。”她说,“不是靠牺牲,而是靠共存。只要人间不忘敬畏与哀悼,你就不会再度觉醒。”*
意识回归,她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疲惫,却无比坚定。
翌日清晨,皇城使者抵达。
传旨太监捧着明黄诏书,宣读太子亲笔手谕:追封苏挽云为“昭宁夫人”,赐紫袍金印,授“天下守御使”之职,统辖边疆防务、阵法维护、民生安抚诸事,可直面天子奏对,不受六部节制。
她跪接圣旨,却不肯换官服。
“请转告太子殿下,”她淡淡道,“我愿效忠山河,但不愿居庙堂。这身份,我代所有守碑人接受;但这权力,请允许我用来废除它自己。”
使者愕然,不知所措。
她补充道:“请下令拆除各地‘献祭碑’,改为‘铭记墙’;取消‘罪裔’户籍制度;开放剑心匣传承机制,凡具守护之心者皆可参修。真正的和平,不该建立在特权之上,而应生于平等之中。”
数日后,政令颁行天下。
与此同时,望云书院迎来第一批平民学子。他们中有牧民之女、铁匠之子、商贾孤儿,甚至包括几名西狄贵族后裔。苏挽云亲自编纂《守御十章》,作为启蒙教材。
第一章写道:
>**“从前,我们靠牺牲换来安宁。
>后来,我们以为胜利即是永恒。
>直到有人懂得,真正的守护,是从不让任何人再成为祭品开始。
>故今日之约:山河不语,自有光;人心未灭,即归途。”**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月圆之夜。
地宫深处,阵盘光芒稳定如常,温度恒定,灵气循环有序。沈珏带着巡防队例行检查,忽觉龙脊碑微微震动。
他警觉上前,却发现碑面浮现一行新字:
**“心火未熄,轮值已续。”**
紧接着,九星引灵灯自动点亮,六壬罗盘指针逆旋三周,最终停在“生门”。
他怔住。
片刻后,他笑了。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封印系统已进入自主运转模式,不再依赖单一牺牲者维系。而那把断刀,正静静插在祭台中央,刀身上“她回来了”四字熠熠生辉,下方竟多出一行小字:
**“这一次,我们一起守。”**
十年光阴,弹指而过。
望云关外,新建了一座学堂,名为“归途书院”。院中种满黄花,随风摇曳,一如当年城头那朵倔强绽放的小花。
苏挽云年岁渐长,两鬓染霜,却仍每日授课、巡边、修订阵图。沈珏卸甲归田,在书院旁开了间打铁铺,每日叮叮当当,重铸旧刀残甲,赠予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