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边关军人 > 第428章 秦淮江(第3页)

第428章 秦淮江(第3页)

消息传回京都,柳芸听罢录音,久久无言。最终,她在《醒音录》末页添上最后一行字:

>“至此,音治之道大成。

>不靠律令,不仗权柄,

>惟凭一人肯听,万人敢言。

>故曰:天下有道,则庶民执声;

>天下无道,则帝王禁音。

>今我大梁,人人皆可为师,处处皆成乐土。

>此非盛世,实乃新生。”

数月后,阿笙回到雾瘴林。

活碑依旧矗立,银白色音虹常年不散,已成为天地奇观。他站在碑前,望着自己投在石上的影子,忽然觉得这一生走得太过漫长,又似乎从未离开起点。

他取出芦苇笛,准备吹奏最后一曲。

可就在此时,地下传来一阵异常震动。活碑表面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纹路,竟是一幅动态地图,显示全国音坛正同时接收到某种未知信号。信号源头,竟是东海那座孤岛!

他瞳孔骤缩。

立刻启程南下。

三个月后,他登上孤岛。渔村已扩建为小镇,当年教子唱《溪水谣》的少女如今已是白发老妪。她见到阿笙,颤巍巍拉着他走到海边一块礁石前,指着海底说:“自从那晚编钟轻响,我家世代捕鱼的船总能在风暴中找到归路。渔民都说,海底下有‘声音引航’。”

阿笙俯身倾听海浪频率,忽然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规律性脉冲??来自更深的海沟,约莫万仞之下。那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工构造的声核在缓慢苏醒!

他立即传讯归藏学堂,召集顶尖音学家共研对策。半年后,一支深海勘探队携特制共鸣舱潜入海底,终于在沉船遗迹下方发现一座远古城池遗址。城墙由黑曜石筑成,街道呈螺旋状排列,中心耸立一座巨塔,塔顶镶嵌一颗硕大水晶,内部封存着一段不断循环播放的女声:

>“我是琅琊,最后一位海上音使。

>贞元三年,我携‘海心核’逃离京师,欲将其沉入深渊,以免落入暴君之手。

>如今力竭,唯愿来者持信而来,重启九洋共鸣阵,让四海之声,亦能汇入人间。”

阿笙听完录音,久久伫立。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另一段遗音,更是沈知意毕生追求的终极蓝图??将“活祭之声”扩展至海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籁同鸣”。

他决定留下。

在孤岛建立“海音坊”,培训渔民学习基础音律感知,改造渔船搭载微型声核接收器,逐步构建海上音坛网络。他亲自下潜数十次,以芦苇笛与海底声核对话,一点点唤醒沉睡的能量。

五年过去,第一道跨海音虹升起。它横贯东海南北,连接大陆与群岛,渔民称之为“天弦”。

又三年,九洋共鸣阵初步成型。鲸群开始主动靠近人类船只,发出和谐频率;珊瑚礁生长速度加快十倍;甚至连台风路径都因大气声场改变而趋于平缓。

世人这才明白:声音不仅能疗愈人心,还能调节自然。

阿笙已年近四十,两鬓微霜,却依然每日清晨立于礁石之上,吹奏那支无名之曲。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聆听海风中的旋律,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讲述年轻时的故事。

某年春夜,柳芸乘船登岛。

两人并肩坐在海边,听潮起潮落。

良久,柳芸轻声道:“你说,沈先生若还在,会怎么评价这一切?”

阿笙笑了笑,拿起芦苇笛,吹了一小段旋律。

柳芸闭目品味,忽然泪流满面。

她听懂了。

那意思是:“他一直都在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