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之上,宋集远远望见那支如狼似虎的禁军队伍在蓝少堂的率领下直扑关门,脸色骤然惨白。
他深知望云关之事绝难瞒过神都耳目,当初谋划时也预留了应对之策,却万万没料到禁军竟来得如此迅疾。
望云关距神都五百余里,事发至今不过半日,禁军便已兵临城下,这只能说明,他们提前就已经出发了,至于是如何走漏的消息,宋集不得而知,眼下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对于禁军三大统领之一的蓝少堂,宋集再熟悉不过。
两年。。。。。。
十年光阴如陶管中流过的风,无声无息,却将一座王朝的骨血悄然重塑。大梁的街巷不再寂静,连最偏僻的山村也响起了孩童学唱的调子。音塾遍布州县,连西域归附的小邦都遣子弟来京求学,只为带回一卷《民声谱》。而那支由沈知意亲手制成的骨笛,被供于忆音殿最高处的琉璃龛中,每逢朔望,便有百人齐诵《送行调》,以告慰三百七十二位老兵之灵。
可沈知意已不再吹它。
她独居城西小院,竹影斑驳,陶管试音台蒙了薄尘。每年冬雪初降,她都会在院中摆一张空椅,对面放上凌川生前最爱的粗陶茶碗,倒满热茶,袅袅白气升腾,仿佛他还坐在那儿,听她讲这一年的声音去了哪里。
这一年,南方传来异动。
不是战报,也不是灾情,而是一段奇怪的歌声??自漓江上游的雾瘴林中传出,夜夜回荡,歌词无人能懂,音律却与《破喉曲》有七分相似。更奇的是,凡听见此歌者,次日必梦旧人,或亡母唤乳名,或逝友执手言别。有樵夫说他在林中见一女子赤足行走,白衣如雪,唇未动而歌声自起;也有渔人称月下曾闻双笛合鸣,一清越如泉,一沉郁似岩底呜咽,奏的正是《活着》的变调。
消息传至京都时,正值春祭。沈知意正在整理《万民天心集》第九卷,听到禀报,手指微颤,墨滴坠落,晕开一页未誊清的谱线。
“她回来了。”沈知意轻声道,像是自语,又像对谁说话。
当晚,她取出尘封已久的陶匣,里面躺着半截断裂的松心木??那是当年从静音岭带回的制笛余料,本欲为凌川另做一支新笛,却因他病重而搁置。她摩挲良久,忽将木片贴于耳畔,闭目凝神。片刻后,她睁开眼,眸光如刃。
“不是魂归来,是声未断。”
原来,《送行调》之所以能在天地间留下痕迹,并非仅靠情绪共振,而是因其旋律本身蕴含一种古老的“声契”??以特定频率震动人体经络与地脉节点,形成短暂的“记忆通道”。历代音祭虽被禁止传唱,但那些冤魂执念太深,其声波早已渗入山河肌理,如同种子埋于冻土,只待春风再起。
而今,有人在南方重新奏响了开启之钥。
三日后,沈知意启程南下。
随行者仅有两名:一名是归藏学堂新晋女博士柳芸,专研声律与梦境关联;另一名则是青萝的养子阿笙,年方十六,天生失语,却拥有极敏锐的听觉,能分辨出常人无法察觉的次声波动。他随身携一把芦苇笛,是凌川临终前亲手所赠,据说内壁刻有简化版《共鸣诀》。
一行三人乘舟溯江而上,两岸青山夹道,水雾弥漫。越往深处,空气越是粘稠,仿佛声音在这里变得沉重,拖曳着某种看不见的重量。沿途村落皆闭门不出,孩童被严令禁止哼唱,连鸡鸣狗吠都显得压抑短促。
抵达雾瘴林外最后一座村庄时,已是第七日黄昏。
村老跪迎于桥头,浑身发抖:“夫人莫入……那林中有‘回音鬼’,谁听了她的歌,就会变成空壳,只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已有十七人疯了,整日喃喃‘鞋在门槛’……”
沈知意扶起老人,只问一句:“你们可还记得自己母亲叫你乳名时的声音?”
老人一怔,老泪纵横。
当夜,她在村祠设坛,点燃九盏音灯,以黑岩粉涂写共振符于地面,再将陶笛置于中央。阿笙盘坐角落,手持芦苇笛默默感知气流变化;柳芸则展开一幅皮质地图,上面密布红点??皆为近年来异常声象发生地。
子时刚过,风向突转。
东南方林中骤然响起歌声,如丝如缕,穿透浓雾而来。那声音既像少女清唱,又似千人齐吟,调子正是《送行调》第三段,但在“鞋在门槛”之后,竟多出一句从未记载的新词:
**“脚印还在路上,等你回来认领。”**
沈知意猛然起身,陶笛脱手落地,发出一声钝响。
这句词……是凌川死前三日,在起音村听完孩子们演奏《活着》后,低声对她所说的话。当时只有她一人听见。
“这不是苏璃。”柳芸脸色发白,“这是……有人用‘声契’复现了真实记忆。”
沈知意却已披衣出门,直奔林缘。
阿笙紧随其后,忽然抬手示意停步。他指向地面??潮湿的泥地上,竟浮现一行浅浅脚印,湿痕未干,大小与凌川生前所穿布履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每一步之间相距precisely七尺三寸,正是凌川惯常行走的步幅。
“他在引路。”沈知意喃喃。
他们踏入林中。
树木高耸入云,枝叶交错成穹顶,隔绝星月。唯有脚下小径泛着幽蓝微光,似由某种含磷菌类铺就。走至深处,忽见一片开阔地,中央立着一块完整的黑岩,形如祭台,表面光滑如镜,倒映出天空本不存在的一轮圆月。
沈知意走上前,伸手触碰岩石。
刹那间,整块黑岩开始震颤,内部空腔发出低频嗡鸣,音波呈环状扩散。阿笙立刻取出芦苇笛对照,发现其频率竟与凌川骨灰撒入音脉那夜传出的《同行》主旋律高度吻合!
“这不是自然生成的石头。”柳芸颤抖着记录数据,“它是……人工培育的声核!有人用地下音脉的能量,结合黑岩结晶特性,造出了一个能储存并释放特定记忆的‘活碑’!”
话音未落,空中忽然浮现出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