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站在邓家楼栋口,王二英叹口气,“邓师傅人在医院,王菊两头跑,也不知这会人在不在家?”“邓家不是有两儿一女么,相互轮替,家里总得有人守着负责做饭送饭的啥的。”一人重病在床,全家人都闲不住。自然也不能全都守在病床前,时间久了,都得累垮。唯独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子女多的好处来,大家轮替,不耽误上班,还有时间缓一缓。两人一起上楼敲门,开门的竟然是黄菊,“黄菊,没想到你在家啊?”“王姐,李姐,进来坐。我昨天守夜,今早儿子过去替我,我就回来了,刚好给老邓炖个汤。”黄菊把人让进屋,赶紧给人倒水。李香琴进了屋,打量了下这个两居室,家里虽然多出个病号,但房间依旧收拾的很干净,一看就是讲究人。王二英把带来的糕点递过去,“听说邓师傅转入普通病房了,我们过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招呼,大家邻里邻居,搭把手都是应该的。”“二英说的对,咱们都是多少年的老邻居了,别客气就行。”李香琴说着,把一篮子菜放到桌子上,“自己种的菜,一点心意。”“你们能来我就很高兴了,咋还拿东西啊,这多不好意思?”反季蔬菜有多贵她是知道的,老邓没受伤时,她不舍得买来吃,出事后,她就更没想过了。没想到,李香琴连着番茄和青菜,竟然送来一竹篮子,这让她怎么好意思收下?“咱们一个院子住多少年了,不用这么生分。”李香琴看着她眼底的乌青和脸上的疲色,不用问就知道她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放宽心,既然已经转入普通病房,用不了多久,就能出院了。”像他这种伤残情况,虽然回不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但厂里会酌情给予照顾的。“哎,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一想到以后的日子,就忍不住发慌。”黄菊别过头,抬手擦了把眼睛。她家老邓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她整个人都是恍惚的。要不是两个儿子一直陪着,她早就撑不住了。对于这点,两人除了劝两句,说点宽心的话,别的还真是爱莫能助。坐了几分钟,两人就起身离开了,不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回去的路上,王二英一直盯着李香琴看,想忽视都做不到。“你一直盯着我干啥,怪吓人的?”“咳~,我这不是佩服你吗?同样都是遇到事,你大手一挥,秋风扫落叶似的,就把事情办完了。”王二英讪讪的别过脸,以前不觉得什么,现在突然想起来,她这姐妹真不是一般的坚强啊。老伴儿都没了,她愣是咬牙办了后事之后,又嗷嗷叫的开始整顿家庭,从头到尾,斗志昂扬。以前她家老张在的时候,她身上都没有这股劲儿。人走了,倒是给激出来了。简直就是天定的铁娘子,再生花木兰。再瞧瞧黄菊,整个人被抽去了精气神,眼眶子一直红肿着,也不知哭了多少次了。虽然让人同情,但对比起来,真的天差地别。李香琴愣了下,想到二英的意思,忍不住笑了下,“人都是被逼的,你以为我愿意装江姐啊。”遇到事了,梗着脖子也得走下去。元宵节过去了,年味也在慢慢淡去,大家又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中去。新一茬的黄瓜苗又爬上了架子,已经开花结果,用不了半个月,就能吃上新鲜黄瓜。番茄还在持续成熟中,春节过去了,李香琴直接大手一挥,降了价。番茄两块钱一斤,韭菜小青菜都是一块五。而且,还是隔一天出一次摊,有时候数量跟不上时,就调整到三天出一次摊。习惯了三四块的价格,突然降一半,就跟超市促销似的,让人猝防不及。大家惊讶之余,就跟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出手一点不客气。销量倒是比以前快了一倍不止,出摊一会功夫,就能销售一空。果然,人都有对比心理,节前溢价符合大众心理。再加上季节的局限性,蔬菜新鲜程度,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卖菜之余,李香琴依旧待在饺子馆。一年的时间里,她的饺子馆周围,陆续开启了好几家餐馆,烩面馆,早餐店,卤肉店,小炒店,也算齐全了。距离她想象中的小吃一条街,好像不远了。好在,饺子馆客流一直没见少,很多人已经熟悉了她家的味道,只要吃饺子,她的私房饺子馆,就是不二之选。闲暇之余,李香琴最:()老太太重生八零,抛弃儿孙我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