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煦的青春,是声音、色彩和气味混合的交响乐,嘈杂,鲜活,热气腾腾。
他的世界是九十平米的老单元房,是楼道里谁家炒菜的香味,是周末清晨父亲修理自行车叮叮当当的声响,是母亲在阳台上晒被子时拍打的蓬松节奏。他的房间不大,墙上贴满了球星海报和电影画报,书桌上总有点乱,摊着习题集和看到一半的漫画。
他的青春是在篮球场上度过的,穿着磨破了边的球鞋,和一群哥们儿挥汗如雨,为了一个进球嗷嗷大叫,输了比赛会互相埋怨然后又勾肩搭背地去喝汽水。是在学校食堂,抢着最后一份红烧肉,互相夹菜,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味道各异的咸菜。是晚自习后,蹬着自行车,和顺路的同学一路狂飙,唱着跑调的歌,笑声能惊起路边的麻雀。
他学习不算顶尖,但人缘极好。他是班里的“开心果”,运动会的组织者,班级大扫除时干活最卖力但也最会偷懒讲笑话的那个。他会为了期末考试熬夜苦读,黑着眼圈抱怨“要死了”,也会在成绩公布后,为多了几分而欣喜若狂,拉着同桌要去小卖部庆祝。
他的情感启蒙是隔壁班那个扎着马尾、笑起来有酒窝的文艺委员。他偷偷给她课桌里塞过匿名的电影票,结果放了她鸽子,因为临时被拉去给班级篮球赛救场。后来他鼓起勇气当面送她一瓶冰镇可乐,结结巴巴话都没说清,女孩笑着接受了,但他最终也没敢说出那句喜欢。这份无疾而终的暗恋,成了他青春里一点淡淡的、甜而微涩的印记,多年后想起,只会挠头傻笑,并无遗憾。
他的烦恼是具体的:零花钱总是不够用,游戏机被爸妈没收了,长了几颗恼人的青春痘,月考名次又退步了要挨批。但这些烦恼从未真正压垮过他,因为它们总能在母亲的一碗宵夜、父亲的一次笨拙谈心、或者和朋友们的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后,烟消云散。
他的青春里充满了碰撞和吵闹,但也充满了无条件的支持和简单的快乐。他是在集体中、在烟火气里、在父母关爱的目光中,热烈生长起来的孩子。他学会了分享,懂得了协作,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温暖和力量。这让他日后无论遇到什么,心底都始终保有一片阳光充沛的沃土,让他本能地相信温暖,散发热情,并执着地想去靠近和温暖那些看起来冰冷孤独的灵魂。他的青春,是一部嘈杂却明亮的成长小说,主角永远热血,永远相信下一个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