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收复一座城,总有军官会默许手下掠来一些女人奖励士兵,李唐天下变得支离破碎,他已经没有资格再理直气壮地向这些由各个不同民族组建的唐军说不,没有理由去拒绝他们行为这件事情,他冷眼看着这一切,心变得越来越冰冷。
以前李泽还是魏王殿下的时候,他也会跟士兵们笑,跟他们一起踢蹴鞠,打马球,还允许别人称呼他的字,薛稷就听到过太子宫詹事曾经叫他李嗣真,现在尽管他表现出宽宥包容,赏罚分明的一面,也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强势霸道,其实有李泽在的时候,手下的那些军官和士兵,行事已经十分收敛了,但是李泽很少再夸人,也很少再露出笑脸。
所有的青涩稚嫩都褪去,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君王。
唯一见他真心实意露出笑容的一次,是至德二年九月癸卯,唐军收复长安。
长安经过叛军和吐蕃相继蹂躏,几成废墟,一片萧条,但是那一日,重新进入长安的君臣百姓都很高兴,大家都相信在这片废墟之上,还会重新升起一座美丽的京城,历经磋磨的人们,此刻比平时任何时候都坚信自己所属的民族是世上最伟大的民族,他们将会携手一起度过未来的悠悠岁月,终有一天,所有的失败都会被胜利湮灭。
那些在战火中留寓长安的百姓,出来夹道欢迎王师归来,拿出家里所能供应的各种食物饮品招待过往的士兵,魏王殿下名声在外,他无疑是所有人里面最受欢迎的那一位,但是他不苟言笑,神情淡漠地骑在马上,不置一词,对百姓爱搭不理。
即便这样,光是看到那样一张好看的脸,也足以令人疯狂,他穿的是再平常不过的玄色窄袖圆领袍,美姿仪和翩翩风度却让人看到唐朝的新气象,他的倨傲无礼让他更显得像是他们心目中天生来统治他们的天子一样。
而今生能目睹一眼天子的容颜,就是很多人心里最大的奢望。
他们看到了这样的人,会觉得安心,觉得死而无憾。
大兴善寺附近,魏王突然勒马停下来,远远看着人群的某处露出一点温柔的笑。
秋天刚刚过去,秋高气爽的感觉还未过去,天空蔚蓝,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甘甜沁骨的冷气,魏王下了马,执着马鞭向人群中走去,众官兵臣宦都诧异地跟着他,百姓也自觉地往两旁退避,为他让出一条道来,道路的尽头,站着一个五六岁的瘦弱小姑娘。
她皮肤很白,但是有些脏,头发黑中泛棕,长度很长,双眼晶亮有神,却迷惘带泪,穿着一身破烂的白衣裳。
她看着地面,似乎在为什么事情悲伤,一点也没有去看那个骑在高头俊马上风华绝代的男人,直到他走到她的身前,将马鞭翻卷在手上,鞭柄握在手心,弯下腰,散漫冷淡地用鞭柄抬起了她的脸,几乎是带着一种恶意的眼神,痴迷又细细地将她打量。
小姑娘一下就吓哭了,诸位臣子有点恍然大悟,魏王殿下在军中一向洁身自好,原来他喜欢的是这样的。
这可是大庭广众之下,众目昭彰,李正己急忙过去把小姑娘抱到怀里哄,从衣襟里摸出一锭金子和几颗蜜饯糖。
小姑娘得了那些东西,渐渐不哭了,看着李正己眉开眼笑。
皇家的人如此友好地对待穷人,真还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遭呢。
众人不禁在想刚刚是不是误解了魏王殿下什么,他已经站起身,默不作声地大步回到马上,仿佛投来的各种目光,全部不存在一样。
李正己遂代他说,“上皇和娘娘曾经给魏王殿下生过一个胞妹,小时候长得的也是这般模样,后来不甚生了恶病薨逝,殿下应该是思念公主了。”
民间的人最爱听皇家的奇闻轶事,再简单的事情都能在他们那里演化出诸多弯弯绕绕,李正己此言一出,成功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也博得了长安百姓的好感。
此刻他们都围着李正己说话,难得没人去注意李泽是怎么样,也没人琢磨的透他心里到底怎么想。
朱雀大街上,李泽遥遥看着皇城,阳光耀眼而刺目,白云溶溶如风吹絮。
高力士跟他说过,那个女人曾经为他怀了一个孩子,赐她的堕胎药,也没真的让她喝下。
上皇离京那一日,没有带走她,潼关战败,他身披重伤回长安找她,几乎翻遍了整个长安,也没见到她的一点影子。
那她到底去了哪里?是被叛军抓回范阳了吗,还是被吐蕃人带去了异国他乡?是被回纥人抢走了,还是像其他大部分的女人一样被卖掉了?是隐在山中还是藏身佛寺?是活着吗?
还是死了。
如果她生了女儿,长大了会不会跟今天看到的这个姑娘长得很像?
长得很像她。
全国百姓都感到很惊讶,因为李唐天下的大厦重新建起来的那一刻,天子回到长安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大张旗鼓地庆祝,也不是审判在战争中背叛国家的官员、战犯。
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集国家之资,在所能管控的辖区内,进行最大规模的“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