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恩一听,赶紧拉着赵匡胤问:“二哥,什么谜?你快跟俺说说!”
赵匡胤无奈,只好把董美英编谜求亲的事说了一遍。
郑恩听完,皱着眉说:“二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姑娘主动求亲,是好意,你怎么还不答应?怪不得她三番五次来找你打架呢!依俺说,你就应了这门亲事,既得了个媳妇,又少了个敌人,多好啊!”
“三弟你别乱说!”赵匡胤立刻打断他,“我立志要做顶天立地的人,绝不会跟山贼结亲,这事没商量!”
董美英听见这话,最后一点耐心也没了,气得浑身发抖:“好你个赵匡胤!你无情,就别怪我无义!今天算你命不好,落在我手里——你看我的法宝!”
她说着,从腰间的豹皮囊里掏出一件东西——那东西有四五尺长,全身弯弯曲曲的,像钩子一样,是纯铜做的,闪着光。这就是她的看家法宝“五色神钩”,不管是兵是将,一钩就能抓住,从来没失手过。
董美英把神钩往天上一抛,大喝一声:“着!”瞬间,神钩周围冒出万道霞光,裹着一团团雾气,“唰”地一下就把赵匡胤钩住了。她又念了句咒语,往怀里一拽神钩,只听“咔嗒”一声,赵匡胤连人带棍被拉到马前,她一把把赵匡胤绑在马后,拍着马就跑。
“不好!二哥被她抓了!”郑恩大喊一声,提着枣树棍就追了上去,一边追一边喊:“女娃娃!你想求亲就好好说,怎么还抢人啊!快把我二哥放了,这门亲事俺帮你做主!俺当媒人,让大哥主婚,保准让你嫁给二哥,俺一分媒人钱都不要!你要是不放人,俺跟你没完!”
再说赵匡胤,被神钩绑在马后,像被钉住了一样,怎么挣扎都没用。他又急又恨——急的是自己被抓,大哥三弟肯定会追过来,万一也被这女子抓住就完了;恨的是自己太大意,居然没防住她的法宝。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的神煞棍棒是仙人送给岳父的,专门用来除邪破妖,是件宝贝!虽然现在被绑着,但双手还能活动,他赶紧伸手摸出棍棒,迎着风晃了晃,又抖了几下,棍棒一下子变成了一条鸾带。
赵匡胤握着鸾带的两头,眼睛紧紧盯着前面的董美英——机会来了!他趁董美英专心骑马的时候,猛地把鸾带往前一抛,不偏不斜,正好套在董美英的脖子上,然后使劲往后一拽。
董美英根本没防备,脖子被勒得喘不过气,眼睛瞪得溜圆,脸憋得通红,嗓子里只能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手忙脚乱地想扯掉鸾带,可怎么也够不着。赵匡胤感觉身上的绑松了些,赶紧又拽了拽鸾带,把董美英从马上拉了下来,“咚”的一声,董美英摔在地上,很快就没了气。
郑恩追上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董美英躺在地上,赶紧问:“二哥,这女娃娃怎么了?是不是想装死骗你跟她成亲啊?”
赵匡胤叹了口气,说:“别胡说了,她已经死了。”
郑恩还不解气,上去踢了董美英两脚:“让你抢俺二哥,让你搞妖法,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赵匡胤赶紧拉住他:“三弟,别踢了,她也是个可怜人,只是走错了路。咱们快去找大哥,把伞车推过来,赶紧赶路。”
郑恩这才停手,跟着赵匡胤去坟园推伞车。两人推着车回到柴荣身边,柴荣赶紧问怎么回事,赵匡胤把杀了董美英的事简单说了一遍,柴荣听完,忍不住叹气:“唉,也是个苦命的女子啊。”
三人坐下来歇了会儿,眼看太阳要落山了,柴荣赶紧说:“天快黑了,咱们得赶紧赶路,不然晚上不安全。”于是,三人轮流推着伞车,一路上晚上找客栈住,早上赶路,饿了就找饭馆吃饭,倒也安稳。
走了几天,前面出现了一座关隘,城门上写着“木铃关”三个大字。柴荣指着关隘说:“二位贤弟,前面就是木铃关了,这是往来的要道,平时查得就严。按规矩,过路人必须先办一张路引,不然不让过。你们先去前面的客栈等着,我去关上当办三张路引,明天咱们就能过关了。”说着,他把伞车交给郑恩,自己往关隘走去。
赵匡胤和郑恩推着伞车,找了家看着干净的招商客栈,选了间宽敞的房间把车放下,又让店家做了几个菜,两人先吃了,坐在屋里等柴荣。
过了半个时辰,柴荣才回来,一进门就皱着眉,脸色很难看。赵匡胤赶紧站起来问:“大哥,路引办好了吗?”
柴荣叹了口气,说:“办是办了,可只办了两张。”
“咱们三个人,怎么只办了两张?”赵匡胤纳闷地问。
柴荣赶紧往门口看了看,确定没人,才压低声音说:“二弟,你这下难过关了。”
赵匡胤心里一沉:“大哥,我怎么难过关了?”
“你忘了你在东京杀了御乐的事了?”柴荣的声音更小了,“朝廷早就贴了榜文,到处抓你。听说后来风声漏了,你父亲怕被连累,主动给朝廷上了奏折,把你的事说了。现在汉主已经让人画了你的画像,贴遍了天下,专门抓你。我刚才去关隘,亲眼看见了你的画像,跟你一模一样。那告示上写得可吓人了,说谁要是抓住你,有重赏;谁要是敢藏你,满门抄斩。我本来想编个理由多办一张路引,可关里查得太严,我怕被认出来,只好先办了我和三弟的路引回来,再想办法。”
赵匡胤听完,一下子愣在原地,心里又惊又凉——他知道杀了御乐是大事,可没想到朝廷会抓得这么紧,连父亲都主动出首了。他低着头,半天没说话,心里乱糟糟的:要是过不了关,以后该去哪里?
郑恩一看赵匡胤发愁,赶紧说:“二哥,你愁什么!依俺说,明天咱们直接过关,要是那些官差敢拦,俺用枣树棍,你用棍棒,打过去就是了,还怕他们不成?”
“三弟你别胡说!”柴荣赶紧拦住他,“这关隘上有好多士兵,可不是闹着玩的。硬闯肯定不行,得再想别的办法。”
赵匡胤沉默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我有个主意!我有个嫡亲的姨母,住在首阳山后面,那里都是树林,没多少人,很偏僻。咱们不如先去她家住一年半载,等朝廷的风头过了,再过关去投奔我母舅,找个地方安身。大哥,你觉得怎么样?”
柴荣听完,心里却犯了嘀咕:我本是个做买卖的,跟着赵匡胤这种犯了罪的公子,一来身份不搭,二来万一被官府查到,我也得跟着倒霉。不如先跟他们分开,等他们的事平息了,再找他们也不迟。
他想了想,说:“二弟,你的主意是好,我本该跟你们一起去。可你也知道,我经常在木铃关这边做买卖,好多店铺都等着我的伞卖呢。要是这次失信了,以后他们就不跟我做生意了。不如这样,你先带着三弟去首阳山投奔你姨母,我先进关把伞卖了,等忙完了,立刻就去找你们,到时候咱们再一起想办法过日子。这样既不耽误我的买卖,也不耽误你们躲风头,你看行吗?”
赵匡胤听他这么说,也不好勉强——毕竟买卖是柴荣的生计,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他。他想了想,说:“既然大哥的买卖重要,那我也不拦你。只是你一个人过关,路上肯定辛苦,不如让三弟跟你一起去,帮你搭把手。等你忙完了,记得早点来找我们,别让我们等太久。”
他话还没说完,郑恩一下子跳起来,大声说:“俺不去!俺不去!俺要跟二哥一起去首阳山,才不跟你去卖伞呢!”
正是这一场分离,引出后来的故事——郑恩陪着赵匡胤,患难与共,不负兄弟情;赵匡胤在首阳山暂避,躲过了官府的追捕,为后来的大事埋下了伏笔。真是:刚想一起长久相伴,没成想转眼就要分离。
到底郑恩最后肯不肯跟柴荣去,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