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亦熙则在宫殿中央拱手而立,端的是一副正人君子的做派——哪里还看得出来刚去“杀人抛尸”了呢?
没过一会儿,太子丹等众人再次回魂,一见到高亦熙,颇为喜悦。
他们没有一点疑惑地接受了她是荆轲朋友的身份,并且没有发现性别上的误差。
太子丹随便夸了夸这人精悍干练,定能帮荆轲成事之类的话。
李木可和杨武虽然看不到高亦熙的神色,但也能猜到班长特意涂的黑脸大概都气绿了。
毕竟太子丹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说她短小精悍嘛。
不愧是班长,在平均身高降低一大截的古代依然能做到鸡立鹤群!
。。。。。。
等的人都到了,再没什么理由用来拖延。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命运的路口。
三人在马车里也没有说什么悄悄话,“荆轲”接下来还有很重的“戏份”,再加上太子丹就坐在前面的马车里。
李木可不得不全心全意地为下一步计划做打算:
他回想着接下来送别的剧情,荆轲要做的事情是——唱歌。
他思考起一个严肃的问题,只知道一句歌词,要怎么唱完这首歌?
……
易水河畔,到达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
夕阳散在河水上,金色的波光彼此碰撞。
河水边还十分应景,恰好长着几颗垂柳,只是树叶有些稀疏。
临近夜晚,寒风渐起,柳枝相送,倒也担得上那千古名句。
白色的衣服被风吹起一角,李木可一行人向太子丹行礼告别。
“此去路途艰辛遥远,我燕国的复兴的第一步,托付于荆卿了。”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变徵之声苍凉悲壮,从易水河飘向咸阳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只有高亦熙发现了——“荆轲”的最后一拜,是向着高渐离的方向。
李木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的,一个很普通的,击筑的乐师,“荆轲”很容易就找到了。
虽然早就通过李木可的想法知道了友人最后的结局,“荆轲”再次与高渐离相见,还是只觉千头万绪在心头,只句片语难言说。
只是以遥遥一拜,代替愁绪与遗憾。
乐声渐渐激昂起来,在场的所有人也许都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李木可转身,与同伴一起上了马车。
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