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宝打量着旁人的时候,其他人也在打量着他。
好小。
这是其他人的第一反应。
在场的学生最小也有六七岁,有个甚至已经十三岁了,云宝往他们身边一站,看着能被他们一根指头戳倒。
唯一一个同村的小孩瞧见云宝这样,油然升起一股责任感,觉得自己要照顾云宝。
“云宝,过来!坐这里!”
听到他的招呼,云宝背着小书袋啪嗒啪嗒得跑过去,开朗地唤道:“大河哥!”
“诶!”柳大河应了一声,帮他把身上的小书袋取下来,把他安置在了自己旁边的座位上:“这里以前是锁头那家伙坐的,他上个月就没来了,你坐这刚好。”
“好耶!”云宝伸出小手欢呼。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算是云宝这样早熟的小朋友,也会有一点害怕。
但有了认识的同龄人在,云宝很快适应了起来。
没一会儿,他就能自然地凑到柳大河身边,和柳大河嘀嘀咕咕得说小话了。
两人倒也没说别的,主要是聊了一下私塾的情况。
从柳大河口中,云宝知道私塾原先共有十一个学生,五个本村的,六个村外的。
大家一般上午诵读文章,中午休息,下午习字。
说到午休,柳大河似乎想到什么,问云宝:“你有带午食吗?我娘怕我肚子饿,给我做了饼子,读书可费脑子了,你中午要是饿了,可以和我一起吃。”
“带了!”云宝拍拍小书袋,“我娘给我塞了大馒头,我也分你吃啊!”
两个慷慨大方的小朋友很快建立起了坚固的友谊。
柳夫子到私塾时,看到云宝和柳大河相聊甚欢的模样,颇感欣慰。
云宝年纪小,他还怕云宝第一日来私塾,会遭排挤呢。
私塾里本来有些乱哄哄的,夫子一到,大家便都安静了下来,而后一同站起来给柳长青请安。
儒家重礼,这种礼融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云宝懵懵懂懂得跟着行礼。
大河在一旁小声说道:“忘记和你说了,我们上课前需要先对孔子像作揖,再向夫子请安!”
柳夫子站在台前,看到了云宝茫然和大河的小动作,但今日是云宝第一天上学,他自然不会过于苛责。
让学生们坐下后,柳夫子还特意介绍了一番云宝,说他今日入学,要其他人对他照顾一二。
大部分人听言都没什么太大反应,瞧着对自己的新同窗没什么热情。
柳夫子无奈,却也理解。
会来他这里上课的学生,多只是为了识字,不一定会学多久,很多人总是匆匆入学再匆匆退学。
时间一久,同窗之间便也淡漠了许多。
君子和而不群,柳夫子说道了两句,却并不强求学生们合群,很快开始授课。
他先是检查了一下大家的课业,才领着大家开始诵读。
他自己念一句,学生们念一句。
云宝也在下面跟着念,不过他并不知道自己念得是什么,只觉得夫子带大家念的这些还挺顺嘴。
今天念的其实是《三字经》的上半部分,几百字念下来,听得云宝晕乎乎的。
全程他只听“懂”了一个“狗不叫”。
狗不叫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吗?
狗不叫他叫!